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483416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汇报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中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主要方法。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相关粮食生产数据,依据机会成本理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准进行理论分析。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制的必须性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体系,包含目标价格

2、和市场干预价格等。不一样的国家及地域在不一样的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目标是不一样的。现阶段,中国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关键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经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合适的收入,保护农民主动性,稳定粮食生产。中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之本,必需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展现周期性波动,前后经历了1983-1984年增加,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加,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加,1997-2021年下降,2021年增加的7个波动期。粮食生产波动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1997-2

3、021年长达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3个年度粮食产需缺口,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作为赢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需由国家给一个保护价格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提供了必须条件。首先,中国从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前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协议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市场化取向日趋显著,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停加强;其次,国有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不停深入和完善。在国家开放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建

4、立国家及省级粮食贮备制度。当粮食市场价格较低时,国家经过增加粮食贮备手段,委托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进行价格干预,达成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效应。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让农民以市场价格销售余粮,给农民增加收入。这项粮食收购政策已在中国粮食主产区实施了多年。二、最低收购价激励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最低收购价格激励粮食生产实际上是供给定理、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1)供给定理:在假定其它原因不变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供给和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够看到这么通常规律:价格越高,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则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供给定理。在

5、现实中,很好的粮食价格对生产的激励作用是显著的。2021年下半年,江西晚谷达成78元/50千克,到2021年3月份达成90元/50千克,半年时间之内粮食价格上涨30%以上。同时,国家还制订了最低收购价格,早谷不低于70元/50千克、晚谷不低于72元/50千克。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极大激励了农民生产粮食的主动性。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两位数增加,长幅是多年未见的。(2)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现代经济学里面的一个很主要的理论,通常是指面临多个选择时,选择其中的一个可能造成的损失。如农民既能够选择种粮,也能够选择经营其它项目(经典的是外出务工);当选择种粮后,能够取得种粮收入,但可能

6、损失经营其它项目标收入。这其它项目经营收入是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伴随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在中国城镇经济各行各业不停提升,曾经阻隔城镇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用工制度在市场化大潮中日益弱化,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方法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非农生产领域就业,尤其是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现实选择。在1997-2021年的农产品下跌期,农业收入普遍比外出务工相对低,农民深感到务农种粮不如在外务工的收入高。所以,有大批的农民不停外出务工,甚至有的举家外出,留守农村的人被形容为“3860”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小孩。留守农村劳动力从事着“满足生活用基础需要”的农业生产

7、,缺乏对农业精耕细作的主动性,部分耕地被撂荒,农业及粮食产量和商品率下降。省农调队一份调查汇报反应:“2021年,一季度晚谷价格下跌至50元/50千克,谷贱伤农,农民对粮食生产主动性下降。全部昌县南峰镇周家村近30%的耕地和泰和县万合镇竹山村六分之一的耕地在春耕时被撂荒。”由此可见,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时,存在机会成本,而且机会成本越来越影响着以后农民从业的选择。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多少成为以后政府制订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的关键理论和主要依据。(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也称边际贡献,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新增加的效用。伴随消费量的不停增加,消费者在逐次增加

8、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步递减的(即使带来的总效用依然是增加的),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粮食最低收购价激励效应就存在着边际递减规律。当粮食最购价提升到一个水平后,再次提升一个单位的价格所激励新增加的粮食面积数量会降低。引发粮食最收购价激励效应递减的原因在于:一是产品比价效应的影响。粮食价格过分提升,使粮食生产利润增加,通常来说其它农产品及部分工业产品价格会有对应的上涨,这就是比价效应。比价效应使农民从事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增加,粮食生产机会成本提升,价格激励效应减弱;二是农业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不一样,受自然条件影响限制较大。像耕地数量多少、水旱地结构决定了一个地域农作

9、物种植基础规模和结构。价格对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激励不是无限的;三是现行农业用地制度的影响。现在中国农业生产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制的小农生产方法,耕地的流动性差。部分农户即使自己不愿意更多地投入农业生产,但也不愿意转让耕地,使部分耕作意愿强的农户得不到更多的耕地,扩大种植面积,价格激励效应在这种小生产方法下必定会受到阻碍。三、水稻种植面积和机会成本及稻谷价格之间的关系模型现在,我们就是在上述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反应粮食价格、种植面积、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用于政府制订一个合理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1)变量选定。A.粮食价格:当年农民出售粮食的实际价格;B.种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改变和

10、每亩粮食投入改变全部能反应价格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但粮食种植面积较直观,故选择粮食种植面积指标;c.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上年农民务工每个工日的收入和当年从事粮食生产每个劳动工日收入之比。系数大于1,就说明,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大,农民从事务工收入大于从事粮食生产收入;反之,农民粮食生产机会小。因为统计调查资料的限制性,农民务工收入统计正确性低,统存在计不全的现象,故以城镇在职职员工资统计指标来替换。(2)历史数据。选取1990-2021年历史数据。在这15年期间,江西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多个增加、下降周期,是市场经济对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影响时期,对本文研究含有代表性。(3)资料。粮食种植面积

11、和城镇在职职员工资数据于省统计年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每个劳动工日收入数据于江西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资料汇编。(4)定性分析。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能够看出,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和机会成本改变的关键关系:一是机会成本系数提升,水稻种植面积就下降。这是水稻面积增减改变和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改变之间的基础趋势。农民在年初安排种植粮食计划时,通常是以上年的机会成本系数增减改变为参考依据,增加或是降低本年水稻种植面积。如,1991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1990年提升了个百分点,1992年农民种植水稻面积比1991年减种164千公顷。1993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1992年下降个百分点,1994年农民种植

12、水稻面积增加74千公顷。农民这种经济行为在2021年表现更为显著。1993年下半年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使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比2021年下降了个百分点,2021年农民增种水稻千公顷面积。(部分年份出现差异)二是机会成本系数小于1,有利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1990-2021年的15年间共有11年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小于1,即农民种植水稻每工日收入高于职员日工资收入水平,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为千公顷;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大于1的有4年,即农民从事水稻生产平均每个工日收入低于职员日工资水平,年平均水稻种植面积为千公顷。四、对最低收购价标准的几点认识从上述分析和建立的关系模型中,我们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有

13、以下几点认识:(1)最低收购价合理标准含有相对性。由、关系组中的变量组成能够看出,确定一个合理的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首先和当初政府对水稻生产总量(或种植播种面积)的预期目标相关。换句话说,政府期望全省水稻总产量或种植面积要达成多少,是制订一个合理最低收购价标准的主要原因。预期目标提升,最低收购价标准当然对应要提升;其次是和水稻生产科学技术进步相关亲密关系,科技的利用推广使水稻单产提升,能够提升水稻收益,降低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提升农民生产主动性;再次是和当初社会物价总水平(关键是农资价格、农村服务价格)、城镇职员工资水平或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亲密相关。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最低收购价标准是相正确。

14、不一样时期,有不一样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标准;不一样地域(关键是不一样省份),粮食生产水平不一样,粮食生产目标不一样,最低收购价标准就不一样。(2)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激励效应有限性。相对于农民外出务工或城镇职员收入增加空间及增加速度来说,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格不停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提升速度更慢,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或城镇职员收入不停快速增加的情况下,稳定粮食生产机会成本系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不能过分依靠提升最低收购价标准,必需经过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对粮食的补助,和改革现行小规模的生产方法,实施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经营,提升收益水平等综合手段来实现。(3)最低收购价是农民对粮食生产收入

15、预期的主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国家制订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宜在下一个新的粮食生产季度之前出台,告诉农民确定的最低收购标准,让农民对新一个粮食生产季度的收入心中有数,作为好新的粮食种植计划安排,使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五、对黑龙江省现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标准的实证分析依据相关资料研究,黑龙江省粮食总播种面积年均需要维持在3400千公顷以上,其中水稻面积要维持3000千公顷的基础要求。2021年,黑龙江省制订的早稻最低收购价为70元/50千克,晚稻最低收购价还未制订,估量维持2021年的72元/50千克水平。这个最低收购价标准的激励效应怎样?据黑龙江省农产品价格成本调查队分析,2021年,因为

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种粮生产成本提升。据初步匡算,和2021年相比,物质费用提升10%;因为免征农业税每亩税金降低40元。按每亩早籼稻产量380千克、每50千克70元,晚籼稻400千克、每50千克72元测算,每亩水稻产值约为1108元,加上每亩副产品价格60元,累计每亩水稻总产值1168元;减去每亩水稻物质约为450元,加上政府良种补助和粮食直补每亩30元,累计每亩收益可为748元;每亩早晚两季用工25个工日。农民种植水稻每个工日收入为元,比2021年降低元,降5%,机会成本系数为,比2021年提升个百分点。由此分析,现行的最低收购价标准在合理范围内。但水稻生产机会成本系数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主动性,增加了农民调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