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483416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摘要:人的本质是智慧性,资本的本质是体现了人的智慧。人的决策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等是最重要的资本,它直接表现为人的智慧。 正确认识资本的概念,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的智慧的发展,是社会历史的发展 趋势。关键词:人;智慧;资本资本的本质是人的智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这就是人” 。 按照恩格斯的定义深入思考可以得知,我们所认识的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进化, 产生了生命,又发展到最高级的形式,这才形成人类。所以人就是自然界的一部 分,而且是自然界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已经远远地不同于自然界的其它部分了。 他有头脑,有意识,会思考。然

2、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的头脑中所思考的一切 对象,他所意识到的一切,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在他头脑中的反 映。这就是自然界(人)在意识着自然界(一切对象),故而恩格斯把它称为“自 然界的自我意识”。其实质就是强调了人的精神特性,智慧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确地指出:“有一个困难,是我们无法为读者解除 的。这就是:某些术语的应用,不仅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不同,而且和它 们在普通政治经济学中的含义也不同。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 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述语的革命” 。这就是说: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的概念

3、必须经过准确的限定,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它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 的进步而有变化,这在科学研究上称之为“概念开发”。本文就试图对于资本的概 念进行开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资本在历史 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 相对立”。他还指出,“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 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但除这一形式外,我们还看到具有不同特点的另一形 式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在运动中通过这 后一种流通的货币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而且按它的使命来说,已经是资本” 。可以看

4、出,马克思把资本限定为为了生产而预先付出的金钱。出于对工人阶 级的同情和对于剥削制度的痛恨,马克思强调的是“资本一来到世间,就从头到 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个方面。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马克思批判资本的黑暗面,为了解除剥削制度给社 会和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没有强调在“血和肮脏的东西”里面,含有一个活泼的 新生婴儿。即在运作资本谋夺私利的外在形象里面,隐藏的是发挥人类智慧、极 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并为人类带来满足某种需求的积极作用。当今的时代,比起马克思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必需 遵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资本的本质。根据我们今天的认识,可以把资 本定义为:

5、资本是为了创造商品价值可资利用的资源。是人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 进行生产活动时必须做出的先期付出。它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如金钱、财产,也 可以是能量或者信息,如专利、思维程序、决策管理能力等,其本质是人的智慧。 这个定义的意义在于:一是把资本的内涵更扩大了,它不仅包括以金钱为主的物 质,还包括精神等其它资源;二是肯定了资本的积极作用,即资本不能与剥削划 等号,它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发展。明确地认识到资本概念,有意识地运作资本,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标 志。运作资本的专家、行家里手,才可以称为资本家,需要有高度的智慧和才能。 所以说,“资本家”应该同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人一样得到人们的钦佩和敬 仰

6、。当然,资本家中间存在着一些唯利是图者,一心为已、坑害人民群众和全体 社会的利益。这是他们个人的事,正如在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中也有品格低 劣者、为非作歹者一样。故而不应该一棍子把资本和资本家都一概打倒。二、恩格斯认为奴隶制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举恩格斯说:“讲一些泛泛的空话来痛骂奴隶制和其它类似的现象,对这些可 耻的现象发泄高尚的义愤,这是最容易不过的做法。可惜,这样做仅仅说出了一 件人所周知的事情,这就是:这种古代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和由 这种情况所决定的我们的感情。但是,这种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存在, 它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说明。如果

7、 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些问题,那我们就不得不说尽管听起来是多么矛盾和 离奇,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恩格斯还具体地 指出“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 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 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 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全部经济、政治和 智力的发展,是以奴隶制既成为必要、同样又得到公认这种状况为前提的。在这 个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对于奴隶制这个现在看来极为残酷的现实

8、,恩格斯认为,(奴隶制)“他们最 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借助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了生产”。“甚至对奴隶来 说,这也是一种进步,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在更早的时候甚 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恩格斯还指出,“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 此,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 实”。这就是奴隶制社会的善与恶的辩证法。在原始公社瓦解的地方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把战俘杀掉、甚至 吃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现在看来似乎非常之简单,但是在当时是理性思维在 那时代的伟大创举,正是这一创举才有了“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了 生产”。这一创举正是人

9、发挥了智慧的作用,才创造了不同于原始公社的奴隶制 度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恩格斯指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标志着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 “文明时 代”,这无疑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尽管是“野蛮的进步”。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唯 物辩证法,才能公正地评价奴隶社会的“奴隶”制度。今天我们要学习恩格斯这种精神,公正地评价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制度。 通过把资本和奴隶两个词进行比较,就比较容易理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是 人类历史的进步,资本的发展中,尽管出现了“羊吃人”等残酷的现象,其本质却 是促进了社会的前进、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三、公正地评价“资本”概念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工人阶级无法

10、生存下去的苦难现 实,马克思勇敢地站出来,控诉剥削制度,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没有强调 资本的正面进步性,虽然其理论上不够完善,但其弊病对于社会的影响并不突出。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马克思的继 承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者,若还不能认识到资本对于社会的进步作用,仍 然死抱着僵化的思想观点,否定资本的意义,否定资本家的社会贡献,进而不能 认识到决策管理也是人类重要的劳动行为,这就不单是失误,而是成为社会进步 和历史发展的反动了。既然犯了这样的错误,违背了客观规律,在实践上受挫折, 受到历史和客观规律的惩罚,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当代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的社会

11、现实,已经使我们普遍地认识到:资本指的 是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创造商品价值的资源。有形的资本以物质生产资料为表 现形式,无形资本以精神生产资料为表现形式,它的本质都是体现了人的智慧。 人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等是最重要的资本,它直接 表现为人的智慧。还有积聚的金钱财物,既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又是靠当时人的 智慧才得到正确的使用。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使用雇佣劳动,利用的不仅是被雇佣者的体力, 更主要的是其智慧。同时,能使用被雇佣者的体力和智慧,这件事情本身也表现 了雇佣者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智慧。因此,笔者主张学习恩格斯的分析精神,勇于为资本正名,为资本家正名。 考虑到多

12、年的习惯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情绪,这个工作要选用比较和缓地形式,比 较恰当的方法。然而现实的社会问题迫使我们,不能再拖延了,该是解决的时候 了。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内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些人赚得的钱 财如果不是全部用于个人及家庭的消费,就要继续投入生产,这就是资本了。如 果不从理论上给资本摘去“剥削”的帽子,就会在思想上残留着阴影,迫使这些人 携款移居国外,给祖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智慧和财产双重损失。近年来携巨款向国 外移民的人数逐渐增多,一方面是国外舒适生活的引诱,另一方面也有我们思想 理论上“剥削”观念的隐性排斥作用。有的人就是因为害怕被当作“资本家”,害怕 被划入“吸血者”、“寄生虫”的行列,才选择移民这种逃避方法的。现实条件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资本概念。这样才可以体现了人 的智慧的发展,并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参考文献: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 32, 171-1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4-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