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4831021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根据卫生部_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要求,我室制定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当遇到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有可能使保存菌(毒)种等感染性材料的容器发生破裂,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险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的处理原则如下:(一)地震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若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理。1.房屋倒塌首先是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边消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

2、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清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2.实验室轻微损坏可由专业人员按照上述方法处理。(二)水灾在经常发生水灾或可能发生水灾的地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并做有关防水处理。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三)火灾实验室平时应加强防火。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

3、虑实验室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消防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四)停电要迅速启动双路电源或备用电源或自备发电机,电源转换期间应保护好呼吸道;如时间较短,应屏住呼吸,待正常后恢复正常呼吸;如时间较长,应该加强个人防护,如佩带专用的头盔。(五)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若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应被视为房间有试验因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应立即关闭安全柜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出双手离开操作位置,避开从安全柜出来的气流。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见下条款)。(六

4、)房间正压而安全柜负压应被视为房间轻微污染,此时危险不大,应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检修。(七)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若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则被视为发生严重污染,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威胁较大,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和安全柜,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主任。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按下列程序撤出:1.进入第二缓冲间,进行淋浴或其他消毒,换鞋洗手,喷雾消毒离开,开门进入半污染区,锁住或封住缓冲间的外门。2.对半污染区进行消毒,个人消毒后进入第一缓冲间,锁住或封住进入半污染区的门。3.在第一缓冲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用肥皂水洗澡,离开实验室,锁住或封住实验室进口,并标明实验室污染。(八)发生上述

5、特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科主任口头报告,科主任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九)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翔实填写事故处里记录。(十)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1、实验过程中,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如菌液溢出,打破细菌平皿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待消毒液彻底浸泡30分钟后,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2、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在身体表面,或有割伤、烧伤、烫伤、感染动物咬伤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事故的情况应报告实验室主任和上级领导。3、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气溶胶污染,应立即关闭实验室、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污染的历域,24小时后再进行终未消毒。4、进行强毒操作后,有疑似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观察就医。(十一)处理后科主任应立即向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作出详细汇报。(十二)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对策。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