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482600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诗歌鉴赏 (共4题;共33分)1. (10分) (2016九上无锡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1) 请赏析第二句中“蘸”字的妙处。(2) 三、四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哲理?2. (9分) (2016七上江苏期中) 阅读王勃的山中一诗,完成下题。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释】此诗为王勃客居巴蜀时所作。高风:秋风。况属:何况是。(1) 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2、A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山亭夏日高骈)B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杜牧)C .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韩愈)D .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雪梅卢梅坡)(2)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四两句画面的特点。(3)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A . 恬淡超脱B . 壮志难酬C . 忧国忧民D . 旅思乡愁3. (7分) (2012泰州)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问题。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1) 诗的一,二两联

3、表现了边塞生活_的特点。(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_。(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4. (7分) (2017七上海南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 这首诗以_字总领,诗人登临碣石的目的是_。 (2) 请对本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作简要赏析。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5. (11分) (2019八上东区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4、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曋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

5、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 黄生借书说作者是_朝的袁枚,该文选自_。 (2) 解释划线字。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_其切如是_(3) 翻译下面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天子之书”“富贵家之书”为例,从反面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点。B . 将“强假”和“为吾所有”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了不同的心情。C . 将“余幼时”与“通籍后”的读书情形作对比,以此突出少时借书来读的专心。D . 作者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以此来勉励黄生,希望他能多借书来读。6. (10分) (2019七上惠城期

6、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有闻而传之者_及其家穿井_不若无闻也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故事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B . 本则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

7、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C . “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与“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中的“得一人”意思是相同的。D .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0分)7.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名贵的狗契诃夫杜博夫,一个老兵出身、年纪不轻的中尉,和志愿入伍的克纳普斯正坐在一起喝酒。“好一条公狗!”杜博夫指着他的狗米尔卡对克纳普斯说,“名贵的狗哪!您注意它的嘴脸!光凭这嘴脸就值大钱了!遇上喜欢狗的人,冲这张脸就肯甩出二百卢布!您不信?这么说您是外行”“我懂,不过”“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

8、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当初米尔卡还是一条小狗崽子,您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下的?一百卢布!好狗啊!米尔卡,你这机灵鬼!米尔卡,你这小坏包!过来,过来,上这儿来哎呀呀,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杜博夫把米尔卡招引过来,还在它的头上亲了一下。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我谁也不给我的小美人小淘气。你是爱我的,米尔卡,是不是?行了,滚一边去!”中尉突然喝道,“脏爪子尽往军服上蹭!说真的,克纳普斯,买这小狗我花了一百五十卢布!可见它很值钱,只可惜我没有时间打猎!这狗简直闲死了,也荒废了它的才能所以我想把它卖了。您买吧,克纳普斯!您一辈子都会感谢我的!哦,要是您手头紧,我可以半价让给您出五十就

9、带走!您这是明抢呀!”“不行,亲爱的我一个戈比也不出。一来我不需要狗,二来我也没有钱。”“这话您早说不就好了。米尔卡,从这儿滚出去!”“行了,不要就不要见您的鬼去!既不想买,也不想要哎,您去哪儿?再坐一会儿嘛!”克纳普斯伸个懒腰,站起来,拿起帽子。“该走了,再见吧”他打着哈欠说。“那您等一下,我来送送您。”杜博夫和克纳普斯穿上大衣,来到街上,默默地走了一百来步。“您看我把这狗送谁好呢?”中尉开口说,“您有没有什么熟人?那条狗您已经看到了,是条好狗,纯种狗,可是对我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不知道,亲爱的再说我在这地方哪儿有什么熟人?”一直走到克纳普斯的住处,两位朋友再没有说一句话。克纳普斯握过

10、中尉的手,便打开自家的便门,这时候杜博夫咳了一声,有点迟疑地说:“您可知道本地的那些屠夫收不收狗呢?”“想必会收的我也说不准。”“明天我就让瓦赫拉梅耶夫送了去去它的!叫人剥了它的皮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晚安!”“再见!”克纳普斯说。门关上了,中尉一人留在外面。(有删改)(1) 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3) 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博夫

11、这一人物形象。 (5) 在写法上,本文和变色龙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至少答出三点) 8. (25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让我为

12、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

13、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助读资料】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

14、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1) 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A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B .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C . 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D .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E . 施比受更有福(2) 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绅士:_(3) 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4) 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5) 第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