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理大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48159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本科生理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本科生理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本科专业)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2004年1月修订前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学习生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用发展的、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人体功能。在教学中应注意贯彻“少而精”原则,适当联系临床实践,采用讲授、自学等形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2、态度和一定的自学能力。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法医学等五年制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本学科理论课为90学时。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如下:内容时数内容时数 绪论 2学时能量代谢与体温 3学时细胞的基本功能 12学时尿的生成和排出 8学时 血液 5学时感觉器官的功能 6学时 血液循环15学时神经系统的功能16学时 呼吸 8学时内分泌 7学时消化和吸收6学时 生殖2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和要求: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与体内的控制系统。教学内容: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生理学内容、任务、研究的三个水平及

3、其与医学的关系。二、 机体的内环境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三、 生理功能的调节掌握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掌握反射弧、旁分泌和神经分泌的概念。四、体内的控制系统了解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掌握正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和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掌握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掌握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掌握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掌握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教学内容: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了解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流体镶嵌

4、模型)2.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掌握载体、通道和离子泵的概念。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1.掌握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2.掌握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了解N-型ACh门控通道的分子结构,了解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3.了解原癌基因与跨膜信号转导。三、细胞的跨膜电变化1.掌握可兴奋细胞、兴奋、兴奋性的概念。2.掌握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特征和产生原理,掌握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的概念,掌握平衡电位和“全或无”现象的概念,掌握钠通道和钾通道的特性及其在生物电产生中所起的作用,了解膜片钳

5、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3.掌握阈电位的概念及其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掌握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的概念)。4.掌握局部兴奋及其特性。5.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了解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3.掌握肌丝的分子组成、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掌握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舒张过程中的作用。4.掌握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时作功能力或其力学表现的影响。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单收缩和复合

6、收缩。5.了解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第三章血液目的和要求: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特性。了解血液有形成分的功能、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掌握生理止血的机制。掌握血型与输血原则。教学内容: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了解血液的功能和基本组成。2.掌握血细胞比容、血量的概念,了解血浆蛋白的分类、功能及其正常值。3.掌握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了解血液的比重和粘度,掌握血液的pH。二、血细胞生理1.了解造血过程及其调节。2.掌握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功能,掌握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了解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掌握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红细胞的破坏场所。3.掌握白

7、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了解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了解白细胞的生成、调节和破坏。4.掌握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了解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和破坏。三、生理性止血1.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和过程。2.了解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3.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掌握凝血因子的概念,了解其种类与生化特性。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了解血液凝固的过程。掌握体内的抗凝系统中的主要抗凝物质及其抗凝机制。4.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概念,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和激活物、抑制物的作用。四、血型与输血原则1.掌握血型的概念。2.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

8、,了解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掌握Rh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3.掌握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第四章血液循环目的和要求: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和原理,心输出量的调节和影响因素。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生物电活动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心肌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与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掌握组织液的生成及其与水肿的发生的关系。掌握微循环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局部循环。教学内容:一、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1.掌握工作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掌握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心室肌细胞兴

9、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特点和意义。掌握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概念、产生机制。2.掌握自动节律性的概念。掌握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跨膜电位、膜离子通道的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的形成机制)。掌握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律的概念,了解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掌握影响自律性的因素。3.了解心脏内兴奋传导的过程。掌握兴奋在心脏内传导的特点、意义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4.了解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和产生原理。二、心脏的泵血功能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2.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及心室内压力、容积和瓣膜活动的变化。了解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3.了解心音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10、4.掌握衡量心泵功能的指标。5.掌握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调节,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6.了解心泵功能的储备。三、血管生理1.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2.了解血流量、血流阻力的概念。了解血液粘滞度对血流阻力的影响,掌握血管口径对血流阻力的影响。掌握血压的概念。3.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掌握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掌握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了解动脉脉搏波形与传播。4.掌握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了解静脉对血流的阻力。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5.掌握微循环的概念。了解微循环的结

11、构、血流通路及功能。掌握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了解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6.掌握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7.了解淋巴液的生成与意义。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掌握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机制。掌握支配大部分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上的受体。了解舒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2.了解心血管中枢。3.掌握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和生理意义)。了解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了解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

12、-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等体液因素对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5.了解局部血流调节和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五、器官循环1.掌握冠脉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2.了解肺循环、脑循环的特点及其调节。3.了解脑脊液的生成、吸收和血-脑屏障的概念。第五章呼吸目的和要求: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及其衡量指标。了解呼吸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掌握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了解呼吸节律的产生和维持。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一、肺通气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三个环节。2.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原动力、直接动力)。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型式。了解呼吸运动时肺内压、胸内压的变化。掌握胸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掌握肺通气的阻力:弹性

13、阻力、顺应性的概念;了解肺的静态顺应性曲线和比顺应性的概念。掌握肺弹性阻力的来源。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掌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了解非弹性阻力的概念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了解呼吸功的概念。3.掌握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机能残气量、残气量、用力肺活量、肺总量的概念。掌握每分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掌握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及其与肺通气效率的关系。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1.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气体扩散速率的因素。了解气体分压和溶解气体张力的概念。了解肺泡、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值。2.了解肺部气体交换和组织部位

14、气体交换的过程。掌握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及其意义。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掌握氧气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了解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四、呼吸运动的调节1.了解呼吸中枢的概念,各级呼吸中枢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和地位(延髓基本呼吸中枢、脑桥上部的PBKF核群)。了解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2.了解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化学感受器的概念、分布及适宜刺激。掌握动脉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3.了解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及其意义,防御性呼吸反射。了解周期性呼吸。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目的和要求:掌握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过程;了解食物在口腔、大肠的消化。了解小肠对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基本过程。掌握自主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教学内容:一、概述1.掌握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吸收的概念。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2.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掌握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3.掌握胃肠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影响。4.掌握胃肠激素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了解脑-肠肽的概念。二、口腔内消化1.了解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了解唾液分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