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480574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元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要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培育出以下基因型的个体:AaBb,AAaaBBBB,aB。则对应的育种方法依次是( )A.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理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

2、成相似,都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该实验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实验试剂及作用分别为: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D.如果以洋葱幼苗为实验材料,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细胞有加倍的染色体数,则说明实验成功,该幼苗长成植物体之后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都实现了加倍3、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相同,都是氢键B.作为运载体的质粒,其核DNA分子上应有对重组DNA分子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3、C.通过基因工程制备转基因植物,可以选叶肉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D.人体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转入大肠杆菌以后,传递和表达不再遵循中心法则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杂交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子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5、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

4、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6、下列关于进化中的“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若没有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不可能发生改变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育种中通过人工选择使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频率逐渐扩大,从而使生物进化7、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液体就是内环境 B.内环境是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一切生物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8、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

5、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增多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增多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增多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B.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中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均处于动态平衡中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稳态需要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四大系统共同调节来维持10、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向乙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

6、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血浆或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1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通道开放12、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

7、述不合理的是(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1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钠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14、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

8、特征之一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15、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运输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 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6、下列与血糖平衡及调节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B.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饭后,大量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多D.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可通过分解肝糖原等途径维持血糖稳定17、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能够分泌

9、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盐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的渗透压变化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18、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1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

10、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2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T、B淋巴细胞都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浆细胞、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2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

11、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疾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2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B.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生长素从合成部位到作用部位的运输是自由扩散D.在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23、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A.茎尖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2、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侵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D.喷洒适宜浓度的2,4-D可提高开花期传粉不充分的油菜产量25、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部位产生,可促进细胞分裂B.乙烯属于气体激素,它只能产自成熟的果实,可促进果实发育成熟C.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等方面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26、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取样时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

13、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捕获的M只鹿进行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的只鹿中有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只。27、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B.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C.性别比例适当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都为1:1 B.种群内的个体都能互配繁殖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D.种群的老龄个体比例过大,预示种群密度将下降29、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增长曲线

14、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C.“J”型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D.“S”型曲线的K值是环境容纳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30、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按照“S”型曲线增长,下列关于“S”型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刚迁入时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 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呈“J”型增长31、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 B. 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C.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 D.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32、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