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47919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图书馆借书系统调查分析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 学 号 11031704 11031707 小组学生 韩思芸 金 蕾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一、 图书馆借书系统背景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并日益成为提高效率,消除差错,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借书管理也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管理更现代化。传统的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知识需求的不断剧增,图书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成为人们学习、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大学高校,若用手工管理数以千计图书的借阅以及归

2、还,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而且对于存书量大的图书馆在图书信息查找时极为不方便,对图书管理员是这样,对借书者亦然;同时,手工管理的文本资料不易保存,安全性不高,一旦损失,无法修复,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二、 图书馆组织结构分析XX高校的图书馆最高总负责人为图书馆馆长。其下层结构按照服务对象分为面向学生群体的前台,以及面向书库的图书管理组。前台按照职能又分为:前台组长,负责前台的整体工作协调和监督;前台操作员,负责借书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具体包括例如学生的身份认证、图书的信息登记、更新图书信息表等等;前台结算员,负责对借书超期生成的结算单以及图书损坏的赔偿单进行结算。图书管理组按照职能又分为:图书

3、管理组组长,负责图书馆书库一切工作的协调有序管理;图书检查员,负责图书的完好程度检查;理书员,负责图书的上架摆放整理。三、 功能层次分析(1).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图书馆藏的图书信息,要包括图书的基本信息介绍,例如图书的出版社、作者、内容简介,包括图书在书库中的存放位置。(2)对于借书的学生需要进行身份认证,并登记所借图书的信息,同时编制出学生借书单。(3)对于图书需要续借的需要,要对已有的借书单进行更新,主要是借书期限的更新。(4)对于学生还书,需要学生的借书单为基础进行登记,同时生成所还书目单并判断还书期限是否超期。最后还书完成进行图书数量、状态的修改图书馆借书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图书信

4、息借书续借登记 还书登记编制学生借书单更新学生借书单登记还书生成所还书目单修改图书数量状态提供图书基本信息提供图书存放位置信息登记所借图书信息身份认证判断还书是否超期四、 业务流程分析(1)学生通过图书馆前台借书系统提供的图书信息表查询图书基本信息,搜索到需要的书目,并查询图书在书库中的存放位置,然后去书库中寻找所需图书。(2)学生借书时,需先进行身份认证,然后登记所借的图书信息,从而编制成学生借书单。(3)学生续借需要再次进行身份认证,然后更新学生借书单,主要对借书期限进行修改。(4)学生还书时,系统先判断还书日期是否超期,如果超期生成一张超期结算单;同时前台人员收回所还的图书,并生成所还书

5、目单通知图书管理员整理所还图书。(5)图书管理员凭着所还书目单对所还图书的完好状况进行检查,若图书受损则生成赔偿单给结算中心,完好的图书则摆回书库对应位置并生成理好的图书书目单给前台。(6)结算中心就借书管理信息系统传来的超期结算单和图书管理员传来的赔偿单进行结算。(7)前台借书管理信息系统就图书管理员传来的理好的图书书目单更新图书数量、状态,修改图书信息表,形成新的图书信息表。五、 数据流程分析(1)顶层数据流程:学生 P0 图书馆前台借书系统结算中心D1查询图书信息D2 借书续借D3 还书D4 超期/赔偿结算(2)第二层数据流程:学生 P1提供图书信息D1查询图书信息D2 借书续借D3 还

6、书F1图书信息表 P2借书续借登记 P3 还书登记F2学生借书单F2赔偿单F3超期结算单(3)第三层数据流程:六、概念结构分析(一)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E-R图:(2)实体及联系属性: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借书证号,照片图书:书名,书刊号,出版社,作者,发行日期,版次,页数,存放位置编号图书管理员:管理员编号,姓名,性别结算中心:流水号,电话(二)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结合以上E-R图进行转化,基于逻辑结构设计创建数据表,主要结构如下:1图书信息表的结构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SN图书编号文本10是2ISDNISDN号文本50是3BookName图书名称文本10是4Bo

7、okCode索引号文本15是5BookType图书类别文本12是6BookPages图书页码文本4是7BookDes图书描述文本20是8AuthorName作者姓名文本5是9PublishDate出版社文本15是10Edition出版日期时间/日期12是11LibRights版本文本4是12BookStatus图书状态文本3是13Place存放位置文本20是14Other备注备注20是2学生借书单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IssueNo借阅号文本10是2StuNo学生证件号文本15是3StuName学生姓名文本4是4StuClass学生班级文本15是5SN图书编号文本15是6Boo

8、kName图书名称文本10是7idate借出日期日期/时间12是8iStatus借出状态文本5是9ddate应还时间日期/时间12是3所还书目单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RBookNo还书单号文本10是2IssueNo借阅号文本10是3Rdate还书日期日期/时间12是4No图书序号文本10是5BookName图书名称文本10是6BookType图书类别文本12是7BookStatus图书状态文本3是8Place存放位置文本20是4理好的书目单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PBookNo理书单号文本10是2No图书序号文本10是3BookName图书名称文本10是4Book

9、Type图书类别文本12是5BookStatus图书状态文本3是6Place存放位置文本20是5超期结算单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OverdateANo结算单号文本10是2IssueNo借阅号文本10是3StuNo学生证件号文本15是4StuName学生姓名文本4是5OverBookName超期图书序号文本10是6OverBookName超期图书名称文本12是7Overdate超期时间文本3是8Place费用类型文本20是6赔偿单序号字段名称字段说明类型位数必填字段1ComNo赔偿单号文本10是2IssueNo借阅号文本10是3StuNo学生证件号文本15是4StuName学生姓

10、名文本4是6BookName图书名称文本12是7Comdate赔偿时间文本3是8Place费用类型文本20是(三)代码设计组织结构:组织部门采用顺序码编码,1代表图书馆馆长,2代表前台,3代表图书管理组;各部门内员工采用区间码编码,并且是使用十进位码,小数左边代表主分类,右边代表子分类,2.1代表前台组长,2.2代表前台操作员(其中所有前台操作员代码均以2.2为开头,例如:一位前台操作员代码为2.201),2.3代表前台结算员,3.1代表图书管理组组长,3.2开头编码代表图书检查员(其中所有图书检查员代码均以3.2为开头,例如:一位前台操作员代码为3.205),3.3开头编码代表理书员图书信息

11、: 各类图书基本信息采用区间码编码,为方便学生借/还书时的图书信息登记,为每本图书贴一个条码,且条码采用区间码编码,同类图书的开头码统一的,后面子分类不同编号不同(例如:可采用8位条码,某本国际贸易实务条码为:71687863,另外一本一样的图书条码为:71687865)存放位置编码采用助忆码编码,(例如图书馆3楼03经济类第3列书架的第3层的第3本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编码:F3-ECO-03-33-3)学生身份: 学生身份采用区间码编码,(例如:2011届学生编码11,管理学院编码03,物流班编码17,学生编码07,该学生的身份代码为:11031707,另一位同班同学身份代码:1103170

12、4)学生借书单: 学生借书流水单采用区间码编码,(例如:2013年12月23日第9次流水单编码:1312230009) 学生借书单上各书目采用顺序码编码,(例如:学生一次可借书20本,某同学一次借书5本,第5本编码:05)所还书目单: 所还书目单流水单号采用区间码编码(例如:2013年12月23日第9次流水单编码:1312230009) 还书单上各书目采用顺序码编码,(例如:第5本编码:05)各图书存放位置编码采用助忆码编码,(例如图书馆3楼03经济类第3列书架的第3层的第3本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编码:F3-ECO-03-33-3)理好的图书书目单:理好的图书书目单流水单号采用区间码编码(例如:2013年12月23日第9次流水单编码:1312230009)理好的图书书目单单上各书目采用顺序码编码,(例如:第5本编码:05)超期结算单/赔偿单:超期结算单/赔偿单流水单号采用区间码编码(例如:2013年12月23日第9次流水单编码:1312230009)七、总结经过一学期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