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4764688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2021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Yangzhou City 2002-2021扬州市规划局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31.12 规划编制背景城市化进入一个高速开展的阶段,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扩展迅猛,城市结构形态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城市高速增长时期的用地和建设需求。 城市间日益剧烈的竞争态势,对城市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整合空间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开展成为当前城市开展的重要策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应对此作出应对。 重大根底设施的超前建设和区划的调整,对调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和拓展道路骨架提出了要求。

2、城市建设理念近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共识,这些都对总体规划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制工作进程 2002年7月市政府成立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02年9月10听取了市规划局关于总规纲要初稿的汇报。2002年10月23日邀请7位专家对纲要初稿进行咨询。2003年6月初结合?扬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纲要?形成总规纲要征求意见稿。6月12日召开了市内规划界老专家及市有关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6月16日向市政协分管主席和城建委作了汇报;6月19至20日省建设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和省内有关部门对纲要成果进行了论证;6月23日向市政协主席会议作了汇报

3、,6月26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汇报。调整完善规划纲要,并于8月12日向市规划委员会作了汇报。 编制工作进程 9月初形成了包括规划文本、图件、说明书在内的总体规划全部成果; 摘要于9月7日随?扬州日报?印发4万多份,并在网上同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9月 13 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审查; 9月 18 日至9月2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9月27日省建设厅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 回 顾 Retrospection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198220001982年上报,1985年省政府批准。确定扬州的城市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确定的城市开展布局是“依托旧城,边缘

4、外延,城市开展主要向北。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1确定城市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沿江工贸城市。城市开展方向为“保护古城,向西延伸建设新市区,向南建设经济开发区,开发沿江港口工业区,形成定向开展的沿江城市,简称“西进南下 。 建国后扬州城市规模变化情况平方公里2517建设用地万人3010城市人口单位2001年2000年1995年1990年1983年1949年 总 那么General Principles 规划重点市域城镇体系与沿江开发;城市开展战略、结构形态、城市用地开展方向与功能布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与城市重大根底设施布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及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空间景观规划;建设时序安排,近期建设规划。 规划期限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 近期:至2007年中期:至2021年 远期:至2021年 远景: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城市规划区:包括扬州市区行政辖区全部地域广陵区、邗江区、开发区及维扬区及仪征市新集、刘集、朴席三镇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区面积共1134平方公里市域: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6638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大运河、长江围合成的区域,即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面积为 252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三个层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Town & Country System 主要经济社

6、会开展目标2021年力争提前全市到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分别到达2000美元和1000美元。确保2021年、力争提前,实现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21年翻一番,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美元,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 人口开展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总人口:2005年464万人,2021年473万人,2021年482万人 市域外来人口:2005年10万人,2021年15万人,2021年20万

7、人 城市化水平:2005年51% ,2021年56% ,2021年66% 城镇开展战略以区域的集聚开展为核心,强化沿江城市协调开展大力推进市区与江都、仪征一体化建设,培育开展中等城市,择优开展小城镇,全面提高城镇开展质量。 沿江地区应加快构筑沿宁通交通走廊、沿长江岸线集聚开展的骨架,形成以扬州市区为核心,仪征、江都为两翼的功能强大、产业先进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同时加强、加快向北辐射;里下河地区城镇沿淮江交通走廊集聚开展,大力接受沿江地区的辐射,建设性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南北互动,促进市域城镇可持续开展。 1、扬州沿江开展聚合轴由沿宁通城镇开展聚合轴整体性向沿江拓展;形成以扬州中心城区为核心、

8、江都市区、仪征市区为两翼一体化开展的格局,是江苏省沿江产业带的组成局部,是南京都市圈的北翼,是扬州工业开展的主要载体。 2、淮江聚合轴新宜城镇聚合轴的组成局部,以宝应、高邮、江都三个中心城市及汜水、邵伯等重点中心镇为节点,纵向延伸扩展,并进一步向东部腹地辐射 扬州仪征江都高邮宝应 至2021年,全市形成1个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约58个小城镇; 至2021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4个中等城市,约44个小城镇。 城镇空间规划 集聚开展模式的节网状城镇空间组织形式形成一个沿宁通交通走廊、沿江岸线展开的扬州沿江城镇开展聚合轴;一条沿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展开的淮江城镇聚合轴。 城镇空间组织 2021

9、年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一览表26563合计60略501万人左右25扬州杭集4、仪征大仪2、江都邵伯4、宜陵4、高邮三垛3.5、临泽2.5、宝应范水3、射阳湖2824100仪征28、江都27、高邮22、宝应234205080扬州80150人口小计万人城镇名称及人口规模万人数量个等级规模万人 2021年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一览表31849合计46略361236扬州杭集6、仪征大仪3、江都邵伯5.5、宜陵5.5、高邮三垛5、临泽3.5、宝应范水4、射阳湖3.5836136仪征40、江都38、高邮28、宝应3042050100扬州1001100人口小计万人城镇名称及人口规模万人数量个等级规模万人京沪高速公路西

10、北绕城公路扬天路南京-海安快速通道宁通公路沿江公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宁启铁路淮扬铁路扬州机场扬州港仪征港江都港公路:形成“二纵三横公路主骨架。在扬州至江都城区外围形成“日字型高等级公路环,规划建设五峰山扬州至镇江第二通道,预留仪征潘家河桥隧位 宁启铁路为国家级干线,规划远期建设淮扬铁路,可考虑建设经扬州-镇江过江第二通道五峰山桥位向南接沪宁铁路,沟通陇海铁路、宁启铁路和沪宁铁路 规划在江都市境内建设4C级预留4D级扬州民用机场,客货兼用,作为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直接效劳于扬州、镇江、泰州三市并兼顾淮安局部地区,有良好的腹地范围。对外交通规划重点开发扬州港,整合市域长江港口资源,在江都三江营、仪征

11、泗源沟分别设立扬州港作业区,纳入扬州港统一规划;根据省域城镇规划和南京都市圈规划,规划宁扬快速客运轨道交通,可接南京浦口,与南京市轨道接轨,经仪征、扬州市区、江都市至泰州市境内 市域旅游布局 规划形成“一城三带轴八大区的旅游布局。“一城为扬州城区;“三带或“三轴指的是长江旅游带、运河旅游带和西线旅游带;“八大区包括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明清古城风景区、春江花月夜风景区、邵伯湖风景旅游区、高邮湖风景旅游区、仪征山林旅游度假区、江都花木之乡旅游区和宝应生态农业观光风景旅游区。里下河及沿湖地区:为适度开展区,近期控制城市建设工程和工业工程布点,加强区域内乡镇的积聚开展;规划建设扬州机场,在其附近结

12、合高速公路布置物流中心 丘陵山区:为限制建设区域,以植树造林、开展山地经济和休闲产业为主,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可以适度开展一些低密度的独立住宅区和休闲度假区,重点开发白羊山森林公园 沿江开展区:强调集聚型的城市开展模式,形成有机联系的组团型的城市化地区。合理引导城市拓展方向和速度,保持城市处于一个比拟稳定的生长期。扩展城市绿化的理念,组织包括农田、园地、林地在内的大地绿化网络。同时保持地区内的生态质量,对城市周边的山体、水体进行维护和治理。 市域空间管治 都市区根据用地特点,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将全市域划分为三大区域,即沿江开展区、丘陵开展区、里下河开展区。制定不同的规划策略。

13、市域沿江开发规划 Development Plan of Changjiang Riverside Area市域沿江地区 包括扬州市区、江都市和仪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为3215平方公里。其中宁启铁路、西北绕城公路、京沪高速及宁通高等级公路一线以南地区为沿江重点开发地区,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 规划指导思想 建成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先行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可持续开展的示范区和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弱化行政区划,实施区域协调开展战略;强化都市区内部联系,协调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共享和根底设施共建;加强区域空间管治,协调区域用地管理和环境保护。 沿江城市空间结构 以扬州、江都、仪征

14、三个城区构成带状联系的“一体两翼的格局,形成城区与开敞生态绿地水系有机协调、疏密有致的组团式空间布局。 扬州:沿江地区内的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和现代人居生态园林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开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中心城市效劳功能、集散功能和信息功能,增强辐射能力,制造业逐步向沿江和都市区各类园区转移集聚。 江都:都市区重要门户和水陆交通枢纽,具有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型工商城市。要充分利用水运、陆运交通优势、建设货物集散和转运中心,开展大型的专业市场。改造健全以电子、船舶、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仪征:充分发挥滨江区位优势和优良的港口条件,建设重化工业基地和汽车制造基地,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展外向型经济,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