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4677246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03 大小:29.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高考语文考点分类汇编十二文言文阅读(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高考试题A组2 0 1 3年高考题一、(2 0 1 3新课标全国I ,4-7,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 4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章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在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手功进左副都御史。妪巩昌、临洪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 粮I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稿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

2、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醉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漉罢,倪岳代浦,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

3、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年八。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 选 自 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拿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B.枣 功 进 左 副 都 御 史 录:记 载。C.奉巩昌、临 洗 饥 民 振:救 济。D.勉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解析: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登:考中。由句子结构可推出,“登进士”,不 是“升职”意。2 .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新天子当使知稼稿艰难即非职守,亦 言 无 不 尽 凡 言 语 动 止 悉 导 之 以 正 文 升 请命所司振恤 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C.D.解析: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表现马文升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崇高品格。写马文升劝谏皇帝如何教导太子。写马文升请求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百姓。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

5、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乂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解析: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为“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

6、了那里离开了,并 不 是“不去他的家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硕,大

7、。耆硕指年高德重。望,期望接近,文中是“望其项背”意。(2)辄,总是:颦蹙,皱眉头。参考答案:(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外貌奇伟出众力气大。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御史。巡视山西、湖广,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征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洪的饥民,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政绩很显著。当时在黑水口击败贼寇,又在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晋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发生饥荒,(马文升)调用江南粮十

8、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救济百姓。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书议论十五件事情,都经过讨论得以施行。皇帝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由,教坊以杂戏进献,马文升神色庄重地说:“新天子应当知道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皇帝)马上责令撤去。第二年,(马文升)做了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视察团营。天下太平已久,使得军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马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罢黜贪婪懦弱者三十多人。奸邪之人非常怨恨(马文升),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的)门前窥伺,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做官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之事),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有

9、利于国家的事情,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也言无不尽。他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1 1教导,请求选择淳厚谨慎老成懂得书史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皇帝都认真地采纳。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漉被罢免,倪岳代替了屠清(的职位),倪岳去世,用马文升代替。南京、凤阳大风雨毁坏房屋,(有些)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宴饮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错,驾临御前讲席,杜绝宴游,停下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织造,救济饥民,

10、搜捕盗贼。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皇帝都予以褒奖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书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有文武之才,擅长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由他决断。功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尤其看重气节,厉行端方不苟的品性,一生走正直之道。(马文升)去世后一年多,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放弃了那里离开了。二、(20 1 3山东,9-1 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 5题。看松庵记宋 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

11、类箕筐,人国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期。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养,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彩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爨中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君诗书之暇,被鹤鳖衣,支九节筑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

12、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嗜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尤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 乃 以 看松 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理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味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荽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

13、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选 自 宋濂全集,有删改)注:九节笫(q i6 n g):一种竹杖。嗜。还):赞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之可萍 茹:吃。B.皆竞奉献状 秀:开花。C.蟆鹤壁衣 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理耶 狎:接近。解析: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秀:美丽,俊秀。2.下列

14、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fAS号之为“旗山”AJ(不如因善遇之D(蛟龙潜于其中B.T 州前看门点于星火可窜再等m i队,与哀而不助五国也I令其霍万慕不能反解析: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副词,于是,就/副词,趁此,趁机。B 项,介词,在/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 项,都是副词,竟然,反而。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3 分)()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嘉树帖帖地上如算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日歌吟万松间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A.B.C.D.

15、解析:C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句描述的是“薜萝”;句是写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嘉树的景象;句是写章君的行为。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 为“看松庵”。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解析:B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16、的能力。B 项,原 文“兼之可琴可弈、可挈尊爨而饮”说的是环中亭,没有提及另外两个亭子。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