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467724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84 大小:3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五华县城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8 11题。(共 2 1 分)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

2、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口:“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骡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微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日:“

3、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属:佐治的官吏。(选 自 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性矜严,进止必以礼矜:端庄B.志士也,勿夺其节夺:抢夺C.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D.主簿大惊,遽以白就9.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B.漏且尽,而求璧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D

4、.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绐:欺骗白:告诉)(3 分)失其所与,不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侣鱼虾而友麋鹿1 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

5、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1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分)(1)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4分)(2)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4分)(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分)第2题:文言文阅言(12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6、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2.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于是余有叹焉。/焉用亡郑以陪。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为击破沛公军。C 沛公起如厕。/纵一苇之所如。D 乃令张良留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

7、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2 1 4题(9分,每 题3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缘细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修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愕然,摄衣冠谢曰:“婴

8、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日:“不然。吾闻君子讪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缥继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缥继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 所 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 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

9、慕焉。(选 自 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B.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 绝(关系)C.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 谢:推辞,辞谢D,拥大盖,策驷马 策:挥鞭驱赶1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晏子出,遭之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知己而无礼 因人之力而敝之D.余虽为之执鞭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

10、中很有名气。B.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第 4 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8 1 2 题。(共 1 3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 分)甲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11、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节选自苏轼 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蟾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

12、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跪跄,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节选自苏轼 后赤壁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享用B.洗盏更酌 重新C.履崛岩,披蒙茸 拨开D.攀栖鹘之危巢 危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一毫而莫取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 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凛

13、乎其不可留也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 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 水 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1 1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1)逝者如斯,而未尝

14、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分)(2)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2 分)1 2 .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第 5 题:阅读下文,完 成 第 14 16题。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谓之曰

15、:“何物可憎,徒演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翼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

16、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惊讶、觉得奇怪B.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C.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易:款:诚恳、恳切病:担心、忧虑D.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 区区:小、少1 5 .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朱碧潭对诗歌痴迷的一项是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