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7221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27 大小:19.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读课文全册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

2、、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 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 原”。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

3、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1)渲染 勾勒 迂回 拘束 玻璃 马蹄摔跤 偏西 鄂温克 羞涩 低 吟 襟 飘 带 舞(2)蒙古包 蒙蔽 瞎蒙 内蒙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

4、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1)抓 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二(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2)这

5、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2)出 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 以 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4)老舍

6、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这种境界,既,又 O【设计意

7、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

8、理解。】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3、作业:背诵第一段。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 放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板书设计:草原景色 美丽如画人民 热情好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

9、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 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重 点 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难点:联系课文,说 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准备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 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 歌 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

10、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

11、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

12、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风景美)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

13、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

14、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七、板书设计草 原风景美 人情美相见 热情款待-盛情教学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

15、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1、赏读诵咏,理解美。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辽阔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

16、草原。天很美,抓 住“蓝”得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师生们一齐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2、选读想象,感悟美。热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啼!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 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 从 没 见 过 更 新 鲜 的 是 吃 饭 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