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4676882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陕西省咸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鲁穆公问于子思日:“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怛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公不悦,揖而退之。成孙弋见。公曰:“向者吾问忠臣于子思,子思日: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寡人惑焉,而未之得也。”成孙弋曰:“噫,善哉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者,未之有也。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效禄爵者也。恒称其君之恶者,远禄爵者也。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选 自 鲁穆公问子思)文本二: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日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 思 曰:“

2、臣羁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隼门,其荣多矣。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达贤尔。卫 君 曰:“贤则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苏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日:“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货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卢胡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日:“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

3、,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受,则君取士零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节 选 自 孔 丛 子 抗志第十)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B.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C.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D.子思

4、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小/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恒称其君之恶者”与“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恒”含义相同。B.“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C.“贤而有实者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贤”含义相同。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与“腹犹果然”(逍遥游)两句中的“果”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穆公对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见成孙弋请他解除疑惑,成孙弋认为子思的话很有见地

5、,同时也表明总是能指出君主的过错的人还未有过。B.为报答卫国国君的厚遇,子思认为自己只能向他推荐贤能之士,并在交谈时指出卫国不缺乏贤才却没有好的国政是因为贤才没有得到重用。C.对于应该如何取用贤能之才,子思认为不是靠名声,而是要靠实际能力,并趁机向卫国国君推荐卫国东部边境的李音,说他就是有实际能力的贤人。D.与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但他们的后人,也就是现在鲁国和卫国的国君不一定圣贤一样,李音也未必会像他的祖辈一样一世务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义而远禄爵,非子思,吾恶闻之矣。(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14.子思对鲁穆公和卫国国君

6、的进言各有何侧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子思?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联考语文试卷(-)文 言 文 阅 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智伯请地于魏宣子,宣子不与。任增日:“何为不与?”宣子曰:“彼无故而请地,吾是以不与。”任增曰:“彼无故而请地者,无故而与之,是重欲无医也。彼喜,必又请地于诸侯,诸侯不与,必怒而伐之。”宣子曰:“善。”遂与地。智伯喜,又请地于赵,赵不与,智伯怒,围晋阳。韩、魏合赵而反智氏,智氏遂灭。智伯从韩、魏之兵以攻赵,围晋阳之城而溉之,城不没者三板。筛疵谓智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J智伯曰:“何以知之?”对曰

7、:“夫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没者三板,城降有日矣。而韩、魏之君无喜志而有忧自,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谓韩、魏之君曰:“疵言君之反也。”韩、魏之君曰:“必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将胜矣。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必为赵说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智伯出,欲 杀 疵,疵逃。韩、魏之君果反。齐欲妻郑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齐大,非吾偶也。诗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后戎伐齐,齐请师于郑。巡 坛 忽 塞 匝 面 救 正 大 败 檄 疏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

8、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终辞之。吴王夫差破越,又将伐陈。楚大夫皆惧,日:“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子 西 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无审吴矣。昔阖庐食不贰味,处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彷,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尝者,卒乘必与焉。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今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婿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节 选 自 说 苑 权谋)【注】板:修筑土墙使用的夹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9、A.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B.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C.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日/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D.郑太子忽率师而救齐/大败戎师/齐又欲妻之/太子固辞人问其故/对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救齐之急/受室以归/人其以我为师婚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

10、重欲无厌也”与“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含义相同。B.“无喜志而有忧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两句中的“色”含义相同。C.“齐请师于郑”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两句中的“师”含义不同。D.“无患吴矣”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无缘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议下给了他。智伯又向赵国索要土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赵国。韩、赵、魏联合起来灭掉了智伯。B.疵认为韩、魏两国必反,向智伯进言,智伯将此事告诉了两国君主,二 人 说 疵 是 为赵国游说,离间智伯与韩、魏关系,智伯

11、听信了,要杀掉 疵。C.齐君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认为齐国与他门户不相当,推辞了。后来太子忽帮齐国摆脱危机,齐君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辞了。D.吴国日渐强大,楚国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认为吴国并不可怕,他将吴国两代国君所作所为相比照,指出吴国情况已发生变化,吴国最终会自行溃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二家虽愚,不弃美利而背约,为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2)昔阖庐能用其众,故破我于柏举,今闻夫差又甚焉。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二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0T3题。蔡泽西入秦,

12、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泽。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J应侯日:“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己成遂以车裂。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南并蜀、汉,又攻强赵,北坑马服,使秦业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壹楚国之俗

13、,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诂 咒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衽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搀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萼J乃延入坐为上客。(选 自 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有删改)

14、注 出,通“屈”。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B.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C.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D.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中 的“西”字含义相同。B.“让贤者授之”与

1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两句中的“授”字含义相同。C.应侯曰: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D.“乃延入坐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听到蔡泽扬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国国相,应侯很不高兴,派人召见蔡泽,并质问蔡泽有没有这回事,蔡泽予以肯定答复并解说了自己的观点。B.从前,齐桓公曾经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周朝混乱的秩序使其安定下来,到葵丘之会,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国家背叛他。C.蔡泽认为,齐桓公、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来惨

16、祸;但范蠡懂这个道理,功成后悄然离开,成为陶朱公。D.蔡泽建议应侯趁着功高及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这样能获得廉洁的名声,永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还可以获得长寿,避免灾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5分)(2)此所谓信而不能诂,往而不能反者也。(5分)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日:“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桓公曰:“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日:“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J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目:“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日:“始于爱民J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见。立有呵,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日:“仲父,今彼鸿鹄,四方无远,所欲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