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672950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与组织方法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及组织方法研究摘要: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城市新型交通方式,现已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一项可靠手段。轨道交通不仅能够大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而且相对于地面交通,还具有运送乘客能力大,速度快,促进就业,环保,节省能源等特点。随着城市交通体系的日趋多样化,以及人们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因换乘站是连接轨道线网的节点,换乘站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线网的效益和效劳水平。同时,换乘站客流具有高集中性,往往成为线网客流的瓶颈点。本文依托轨道交通换乘站部设施布局、客流的运行特征进展研究,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展归纳、总结的根底上,分析了换乘站的特征及换乘

2、客流的特性,最后从换乘的四个阶段提出轨道交通交通组织措施。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组织Abstract目录一、绪论5一研究依据5二研究目的及意义6三相关研究现状6二、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概述10一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术语10二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特点10三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形式分析11三、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13一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构成13二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影响因素14三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特性161、乘客行走流线162、乘客换乘行为163、客流特征174、客运组织系统17四换乘站客流运行状态影响因素181、站设施的效劳水平182、客

3、流行为20四、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组织方法探讨21一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客流组织设计211、行人下车过程的客流组织222、站台走行过程的客流组织253、通道走行过程的客流组织274、楼梯走行过程的客流组织29二轨道交通诱导信息设置311、静态诱导信息的设置312、动态诱导信息的设置32总结34参考文献34一、绪论一研究依据近年来,伴随着世界围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国的城市区域渐渐扩大,城市经济水平日益开展,人流、物流交往的需求加大,城市交通量呈急剧增长的趋势,机动化交通方式增长迅速。由此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此外,还产生了汽车尾气排放、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4、。因此,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平安准时、本钱低、低能耗及清洁等优势,成为解决日渐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许多大城市正在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包括地铁、城市铁路、有轨电车、轻轨及磁悬浮列车等多种轨道交通并存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新局面。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通车,全长总计6.4km,揭开了轨道交通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已有127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总里程到达8100km,有21个城市线路长度均超过100km。在中国,于1969年10月最早开通第一条轨道交通线,之后轨道交通建立步入了顶峰时期,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批复了22个轨道交通建立规划,到2015年,将修建开通79条

5、轨道交通线路。而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重要节点,是联系整个线网有序运行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组织、引导客流集散和中转的任务。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换乘站客流集散和中转效率的上下将直接影响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运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类型多,不仅含有多方向的进出站客流,还有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客流,客流密度高、流动性大,交织冲突明显、隐患节点多,加之乘客在较密闭的地下环境下心理压力大,极易造成客流大规模拥堵,增加乘客恐慌、踩踏、疏散受阻等风险。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流信息,组织好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成站客流,能够有效的改善车站的乘车环境,提高乘客在车站中的通行速度,缓解大客流带来的运输组织压力

6、,保障乘客的出行平安。因此,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开展并逐步成网之际,如何做好客流的组织,进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不同状态下的客流,保障乘客的出行平安,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换乘站的存在为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中换乘其他线路的列车创造了方便的条件,换乘站往往是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所在。换乘站客流具有时间不均衡性、多元性、高集中性、方向不均衡性、多方向和多路径性、短时冲击性等特性。在换乘站,乘客往往在心理上追求方便与舒适,顺畅的换乘对于轨道交通整体运行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在地铁换乘车站换乘时客流关系非常复杂,往往会产生多个换乘方向,换乘空间限定或引

7、导着行为的发生,良好的换乘站设计方案可以让轨道交通的设计与规划事半功倍。人员配备、设施设置、客流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车辆的协调调度,这都是影响换乘站客流组织集散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从衔接设施配置、乘客流线设计、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诱导设施配置等四个方面着手进展客流组织模式分析。通过对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情况、换乘站设施的利用情况等条件进展综合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提高设施利用率的措施和提高综合集散性能的方法,破除影响客流组织的集散效能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客流组织模式分析的意义,它可以保证乘客在换乘站运行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舒适快捷的效劳。该组织模式可以找出现行的轨道交通换乘站可以改善的空间以及可能

8、改善的关键点,并确保新建换乘站在开场组织的时候就能够以最大集散组织效率为目地进展组织。尽力提供尽可能完善的组织方法,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整个换乘站的集散效劳水平和组织效率。三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关于轨道交通客流演变规律和换乘组织实践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展分析和评述。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及其机理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演变规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局部:客流演变规律的特征研究、影响客流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包括城市空间与用地布局、效劳区域的客流特征、线网自身的规模与运营效能等。国外学者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较为全面。Newman P W等分析了典型国际大城

9、市交通方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发现土地居住密度越大,公共交通占有率越高,特别是在考虑采用TOD模式和土地混合使用的地区,人均交通出行本钱可以降至其他地区的85%以下。Southworth F总结调查情况后发现,将居民出行方式按照出行距离分类后,土地开发模式对多数出行方式的影响程度增强。Susan等研究发现,提高工作岗位至6000人/km2以上时,居民对公交的选择偏好会大幅提高,但是降低就业密度至4000人/km2以下时,小汽车出行会到达较高比例。Duruet C等与Verbit G P指出,当每平方公里超过1.5万居住单位时,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概率会随土地密度的提高显著上升。Messenge

10、r T等与Qin F等指出除了土地利用模式之外,居民出行模式也会受到该地区公共交通效劳水平以及千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影响。Bento A M等在对公共交通线路里程平均值和人口密度对交通构造的影响进展分析后得出,以上两个因素增大1110时会相应影响小汽车出行率降低11100和11200 0Grava S研究了国际大都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历程,并以纽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对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体系进展了系统分析。Assis W O等分析了大量客流样本数据后,得到了出行者等候列车和上下车的行为特征和时间特征,给出了不同线路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根底对列车时刻表的编制提出了优化方法。Castell

11、i L等、Lim Y等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换乘站衔接的线路类型,以及这些线路的运营特征,得到了提供换乘效劳线路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客流的起讫点分布特征,并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给出了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方法。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量的开展演化及其机理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开展前景方面,景炎指出轨道交通作为低碳节能的大运量交通系统,正在逐步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而为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并保障系统可持续开展,必须兼顾保证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运能和一定的运营效益,即在在城市轨道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即要保证较好的客流强度,并在提高客流强度的同时兼顾改善效劳水平。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展进程方面

12、,一些学者通过分析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区域的大都市城市轨道交通演变过程,认为其开展周期可以分为三至四个阶段,对应系统由初期逐渐成网至网络化运营过程。在土地开发、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不同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影响方面,王媛媛和陆化普认为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构造具有循环反响关系,并基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建立了动态反响模型,为未来交通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情景分析工具。王炜等提出除了用地布局因素之外,出行构造以及需求规模还会受到经济区位分布因素的影响,同时经济的持续开展需要城市交通效劳的保障,而城市交通根底设施布局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开展和用地布局。也有学者通过调研国典型城市的居民交通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了城市交通演变过程

13、中出行构造与不同因素的动态反响关系,并建立了一系列互动反响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围绕公共交通导向开展模式,为未来交通可持续开展模式提供了建议。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及其演变机理方面,方蕾将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在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并对不同类型线路客流特征差异进展了描述,进而对列车编组方案进展了优化。易婷等以国较早开通地铁的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与轨道交通换乘相关的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如出行起讫点、出行类型等,进而给出了换乘站的布设方式优化方法。对于不同布局类型的轨道交通线网,其网络客流时空分布特征特别是换乘站客流特征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特征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

14、括线路覆盖地区用地开发情况、轨道交通车站布局等。国学者在调研了世界兴旺城市通勤圈轨道客流数据后,分析了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时空特征,研究了这些特征指标在城市规划中与社会经济、用地布局的双向反响作用,特别是组团式城市群规划中以上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还有一些学者细化了轨道交通网络的布设类型,同时按效劳围覆盖市区还是郊区客流将轨道交通线路进展分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线网和线路的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及轨道交通出行客流的起讫点特征和换乘选择行为特征。目前,许多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其运营管理对车站特别是换乘车站的规划设计和客流组织提出较高要求,特别是要满足早、晚顶峰时期轨道交通通勤出行的高效率

15、要求,这就要求现阶段一些已经提前进入网络化运营的大城市,要充分考虑客流特征特别是换乘客流的不均衡特征、突发性客流的传播特征,对既有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进展改良,例如优化站乘客走行流线、延展车站站台面积、合理组织车站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等。此外,由于布设在市区和郊区的车站客流成长规律不同,特别是轨道线路位于市区和郊区分界边缘的换乘车站和首末车站,其车站设施一方面要依据远期客流水平和时空特征预留站空间,另一方面要在考虑诱增客流的根底上规划好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的衔接组织方案。随着客流特征的日趋复杂化,一些处理复杂性数据的模型被借鉴到城市轨道客流演化特征预测方面,例如时间序列模型、客流激发能级模型和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等,其中第二种方法适合不均衡性较高的客流预测,第三种方法对于成网时期快速成长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效果较好。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研究方案研究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方案方面,国外学者主要是从换乘车站设置和换乘效率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工作。在换乘车站设置方面,国外学者研究了换乘设施布局和换乘站衔接线路客流特征对换乘效率的影响,为衔接不同客流量等级、衔接不同时空特征的线路换乘设施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并将研究结果扩展至换乘设施运行组织优化。例如,Guo Z和Wilson N H讨论了舒适性指标对于出行者行为决策的影响,AokiM分析了不同行车组织方案对乘客换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