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54672902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86 大小:3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靖西二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9、12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日:“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

2、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谪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

3、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节选自 后汉书)注 生口:指俘虏。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竟从安议 竟:竟然)(3 分)B.书连上辄寝C.条上出之D.但安素行高1 0 .划线句断句最好的是(寝:搁置条:分条素:平素)(3 分)A、是时/英辞所连及/

4、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B、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C、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D、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1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

5、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1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5 分)(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 分)第2 题:第 3 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于仲文,字次武,髻魏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

6、安固太守。(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

7、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日:“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

8、: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节选自 隋书于仲文传)注释:髯靛(tido Chen):幼年,幼童。蜀公:指尉迥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迁安固太守。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8.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寻:不久。去:距离。倍:通“北”,背向。信:真实。A.毗罗军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 送京师河南悉平。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悉平。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D.毗罗军

9、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悉平。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

10、,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1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 分)(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6分)第4题: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4题。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 精 于 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

11、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 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 濡 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旧恩,隆兴改元,大渊、

12、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 谕 之 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1.下面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迨经史 洽:广博B.梓遂罢,桧 衔 之 衔:抓住C.存中议遂搭 格:被搁置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窜:放逐2.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

13、是()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A.B.C.D.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

14、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第6题:第7题:文言文阅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王及善,洛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辉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

15、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干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

16、,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B.密赞其谋 赞:辅助C.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D.及善以父死事 死:使死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3 分)()与高丽战驻炸山,死于阵 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及善数裁抑之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