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454672901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203 大小:3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新城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铜鹿城。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弊;不胜,

2、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懵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

3、侯军救徒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节选自 史记项羽本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D.救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劳苦而功高如此 以乱易整,不武C.项羽为鲁公 D.因下令军中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谏饰非,打击异己,所以项羽杀了他。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 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分)(2)不胜,则

5、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4分)第2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 成4%题,每 题3分。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6、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晋 军 函 陵(驻军)B.何厌之有(厌倦)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若毒之乎(怨恨)微 夫 人 之 力 不 及 此(地位低下)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若 舍 郑 以 为 东 道 主(认为)5.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吾其还也 失其所与

7、,不知 其如土石何 以其无礼于晋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6.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C.唯命是从 D.微斯人,吾谁与归?第3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 6分,每小题2分)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懒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

8、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

9、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傩,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傩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雕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

10、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 自 史记刺客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智伯知我 知:了解B.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恨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数:算计D.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使:让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2分)去而事智伯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雒而死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今日之事,臣固伏诛A B.C.D.1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

11、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B.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C.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D.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1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4 分)(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 分)(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12、以送之。(2 分)(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 分)第4 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7 9 题。(6 分,每小题2 分)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

13、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

14、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2分)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 已不顾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 右 手 持 匕 首 推 之 遂拔以击荆轲,断 其 左 股 荆 轲

15、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 柱 秦 王 复 击轲,被 八 创 轲 自 知 事 不 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A.B.C.D.9、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C.三 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第 5 题:第 6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1 0 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

16、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聊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