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454672896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9 大小:3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玉林市创新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第2题:文 言 文 阅 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贡禹字少翁,琅哪人也。以明经繁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议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善其忠

2、,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

3、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縻食,令代关东戍卒。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删 节 自 汉 书 贡禹传)赋算:人 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口钱:人 口税。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是时年岁不登B.意岂有所恨与C.以宽繇役D.税良民以给之登:五谷成熟。恨:遗憾。宽:放宽。税:赋税。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

4、是()(3 分)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数虚己问以政事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宜免为庶人,盛食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B.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D.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

5、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4 分)(2)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3分)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9 1 2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

6、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俊,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 为 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

7、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雅,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霭衿,与武决去。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 除:殿阶B.劾大不敬 劾:弹劾C.信义安所见乎 见:看见D.何以过陵 过:超过1 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 空自苦无人之地B.陵与武饮数日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王前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王天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8、项是()A.明生,陵降,不敢求武 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 D.且陛下春秋高1 2 .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霭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

9、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 是 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在 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2 分)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第 4 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 1 1 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

10、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 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

11、,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日:“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 自 宋 史 李 迪 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

12、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B.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

13、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1 1.(1)翻译下面的句子。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4 分)译文: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 分)译文:(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断 7 处)。(3 分)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节选自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第 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 1 4 题。(1 9 分)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琅亡入海,聚众数千人

14、,劫运艘,梗海道。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艰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曰:“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

15、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定,图为持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

16、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日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选 自 明史列传十一有删节1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藉以观变 藉:凭借 B.贻书数其十二罪 数:数次C.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 拜:授予 D.既许之降,抑又倍焉 倍:背叛1 1、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琅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