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289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202 大小:3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2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西安特立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雁,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忱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

2、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3、,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莫:没有B.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同“避”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亡:损失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7 .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英勇无畏的一组是()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直夜溃围南出,驰走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A.B.C.D.8 .下列

4、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B .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忱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仅有一百余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大势已去。D.文段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当者破

5、,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6 9题。(1 4分)自余为修

6、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 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蜥然洼然,若埋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乎与题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7、,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到则披草而坐 披:觉而起,起而归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悠悠乎与颍气俱,而莫得其涯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7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醉则更相枕以卧 挟飞仙以遨游B .不知日之入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而不知其所穷 其皆出于此乎D.游于是乎始 知不可乎骤得8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

8、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第3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书晋贤图后【北宋】秦观此 画 旧 名 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寐、读书、属文,了无雷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 醉客图也。”盖以唐窦蒙 画评有 毛 惠 远 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遍于都下,皆曰:“此 真 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

9、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费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曰:“上人亦尝诵经否?僧 曰:“然。”生日:“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困,即诬生日:“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房间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曰:“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 金刚经一卷也!”生曰:“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曰:“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

10、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醉,当有能辨之者。1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转相摹写B.以赞得度,未尝诵经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D.而横被沉湎之名着,不能自拔未几:不久得度:得到引度诘旦:清晨沉湎:深深地迷恋1 3 .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 醉客图也。”此 真 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 岂 不 知 金刚经一卷也君又醉耶?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A.B.C.D.1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 项 是(3分)A.李 叔 时 认 为 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

11、不疑,唯有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 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稽可笑。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自己辩解。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1 5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此 真 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3分)(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2分)(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4分)1 6.请 用 斜 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孟 子 曰:“人 之

12、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 之 君 子 存 之 舜 明于 庶 物 察 于 人 伦 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孟 子 离娄下)第4题:课内古文阅读(1 7分,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 勿

13、 人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日:“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 易 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土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

14、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燕策 荆轲刺秦王)1 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购:悬赏C.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D.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图穷而匕首见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C.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樊於期乃前曰D.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1 2.下列是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

15、了两个同中有异的古代英雄的生动形象。B.太子丹使荆轲行刺秦王,是孤注一掷,力图挽狂澜于既倒。C.文章通过人物神情、动作、对话等,展示人物性格。文中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险不惊、临难不变的英雄豪气,表现得十分充分,刻画得细致入微。D.“易水送别”场景虽着墨不多,但成功地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1 3.把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 分)译文:_(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5 题:第6 题:阅 读 荆轲刺秦王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 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B.太子迟之迟缓C.发尽上指冠D.终已不顾锋利的认为(行动)向上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