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454672764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1 大小:3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望谟民族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文言文阅读,完成4 7 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2、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英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

3、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4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5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大王来何操?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 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分)(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5分)第2题:第3题:阅读下面文字,完 成7 1 1题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缀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练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泥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网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

5、余,单于出猎,独阕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维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皆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媪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

6、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日:“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7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B.(虞

7、常)私候胜日 候:拜见C.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 阴:阴谋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8 .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结为兄弟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后虽欲复见我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9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一项()A.因泣下霭襟 B.欲因此时降武 C.屈节辱命 D.反欲斗两主1 0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活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

8、扣留。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完全是出于爱国之情。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使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没有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n.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 分)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虞常果引张胜。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第4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1 1 6 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 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旌旗蔽空,醐酒

9、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

10、的一项是(3分)A.酬酒临江,横 槊 赋 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由高处到低处。C.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D.山川相缪,郁 乎 苍 苍 缪:通“缭”,缭绕。1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整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1 3.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 用 意 是(3分)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1 4.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

11、.阐明无欲则刚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1 5.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抒发悲观的情绪作铺垫。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1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分)(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5-9题35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

12、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13、”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僖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藏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玲。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

14、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史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5 .对下

15、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B.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D.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谢:辞别区区:诚挚的意思却:可是逆:逆料,想到将来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3 分)A、昼夜勤作息,伶傅萦苦辛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昼夜勤作息,伶僧萦苦辛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B.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1 c.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16、名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8 .下列对刘兰芝在离开焦家之前精心打扮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别时特意精心打扮,以便突出人物的尽善尽美。B .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郑重打扮,显得仪态庄重。C.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D.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9.翻 译(3分)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3分)第6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 成5-1 0题。(2 5分)(甲)嗟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