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2743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8.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含解析)(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汇编(名师总结必考知识点精华,建议下载练习)I趣记常用文言虚词用法(一)之一僧欲之(1 )南 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2)应。久 之(3),此僧以箪食瓢饮之(4)属至南海。期 年 反,夸 之(5)于 唐 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 曰:“汝 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 汝 之(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1 )动词,可译为“到”“往二(2)代 词,可译为“他”,宾语前置。(3)助 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表 近 指,可译为“这二(5)代 词,可译为“这件事二(6)助 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 词,用在主谓之间

2、,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我二提ZF:1 .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1例 :作 师说以贻之。(代 人,作宾语。)例 :鞅使之然也。(代 物,作兼语。)例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 事 理,作宾语。)指 示 代 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通 常 作 复 指 性 定 语。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助词。结 构 助 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 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二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 往 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二)(4)定语后置的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结 构 助 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起调2整音节的作用,无 义,译时应省去。例 :顷 之,烟炎

4、张天。例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译文:T 曾人想去南海,向唐僧询问,唐僧没有回答他。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僧人凭借盛饭的箪、装水的瓢这类(器 皿)到了南海。一年后返回,向唐僧夸口说起此事:“这有什么难?”唐僧回答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然而你的话也言过其实了,你将因此而自满并嘲笑我吗?”(二)而兵 者,诡 道 也,须戮力同心。蟹虽具六跪而(1)二 螯,然孤身一也,而况(2)战 乎?故冯婉贞日:“诸 君 而(3)有 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 之于蓝,而(4)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5)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6)思 也,遇事三思而(7)后行。众应

5、之。既 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 皆 叹:婉 贞,非 而(10)所谓小女子而已(11);其 行,乃巾帼英杰而(12)。(1 )连 词,表 并 列,“和二(2)复 音 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 词,表 假 设,“如果二(4)代 词,通“尔 二 你,你的。(4)连 词,表 转 折,“然而”。(5)连 词,表 递 进,“并且”。(6)连 词,表 修 饰,可不译。3(7/9)连 词,表 承 接,“就”“然后才”(3)复 音 词,不 久,一会儿。(4)代 词,同“尔”,可译为“你二(11)复 音 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吧,(

6、12)语气助词,放在句尾,表肯定语气,“啊二提 示:1 .连词。表 并 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二例 :蟹六跪而二螯。例 :北救赵而西却秦。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 承 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例 :图穷而匕首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二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 假 设:可译为“如果”“假如二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6)表 修 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工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例 :吾恂恂而起。4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 乐 甚?若王

7、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 有 余,则王之所为益乎(7)好乐者也。臣之弩顿,所 言 者 谬,王能谅之乎(8)?(1 )句末语气助词,表 揣 测,相当于“吧二(2)介 词,相当于“于”“在二(3/4)句末语气助词,表 感 叹,相当于“啊”“呀二(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二(7)介 词,相当于“于 表 比 较,相当于“比”。(8)句 末 语 气 助 词,表疑问。译 文:齐 王(果 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吧。可是我曾经看见过一个 人,他家里世世代代都在捕蛇,已经有多人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了,但是他们还是以捕蛇为生,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 说:“因为

8、这样可以抵当赋税。”由此可以发 现,赋税对于百姓的危害比蛇的危害严重多了啊!然而大王为什么会这么喜好音 乐 呢?大王如果专注于政事,必定会游刃有余,那么大王做的政事比起喜欢音乐更好。微臣资质愚钝,所说的话大多数是谬论,大王能否体谅我呢?(四)其狐谓狼日:“羊 肉 其(1 )鲜 乎!君 其(2)有 意,叼 其(3)一 而 啖 之,得饱其(4)口福。狼 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日:“羊 数 詈 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 闻 邪,其(8)畏主人邪?及 其(9)嬉 逐,愿为一雪其(10)M o君其(11)许 之!”犬 笑 日:“欲 加 之 罪,其(12)无 辞 乎?”犬

9、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 远 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6(1)副 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 词,表 假 设,如果。(3)指 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 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 词,连 用,表 选 择,是 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 词,加 强 祈 使 语 气,表希望、要 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 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 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提 示:1 .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 事 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

10、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主谓 短 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不 能 加“的”。例 :秦王恐其破璧。(“其破璧”作宾语。)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7(3)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儿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 示 代 词,表远指。作 定 语,可译为“那”“那个“哪 些 “那里”。例

11、:则或咎其欲出者。(5)指示代词,表示“其 中 的 后 面 多 为 数 词。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副词。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祈使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 :其皆出于此乎?(表 测 度,大概。)例 :其孰能讥之乎?(表 反 诘,难道。)例 :汝其勿悲!(表 婉 商,可要。)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 期 望,一定。)例 :吾 其 还 也!(表 祈 使,还是。)3.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是还是“。例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表假设。)

12、例 :其 若 是,孰能御之?(表假设。)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或反诘:难道。)提 醒:1、在“其”的用法里,作代词的时候,一定要区别表主格(他、她、它)还是表8宾 格(他的、她的、它 的)。2、当“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时候,一般都表示一种语气(商量、揣度、反问、期望)3、当其用在句首的时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译 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如叼一只(羊)吃 吃,饱饱自己的口福。“狼 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又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它的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 听 到,还是

13、怕你的主人呢?等到哪-天它们(在 外)追逐嬉戏的时候,我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可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难道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五)乃尝闻放翁志节,毕 现 示儿,乃(1 )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 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日:“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 辞 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 其 言,炒作 乃 尔(6),无 乃(7)自高耳。(1 )副 词,表 承 接,于是。(2)代 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二(3)副 词,表 判 断,相当于“为”“是“

14、僦 是”。(4)副 词,表 转 折,相当于竟然”“却二(5)副 词,表 条 件,相当于“才二(6)复音虚词,相当于嬖了二9(7)复音虚词,表 猜 测,相当于“恐怕吧)译 文:我曾经听说陆放翁的志气与节操,都 体 现 在 示儿中,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 一 句(的 时 候),(我)心中大为感动与佩服,(陆 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但是也有人(表 示)表 示,于 是 说:“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恐怕名不副实吧?”大 家(听 了)都来质问他原因,那人无言以 对,于是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如 此 炒 作,恐怕是来抬高自己(的 名 气)吧。(六)为“天行有常,不 为(1

15、)尧 存,不 为(2)桀亡。”此 为(3)至 理,当 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 者,以 诡 为(6)业,其 所 为(7)皆为(8)利也。故 为(9)其 来 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1/2)介 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 词,是。(4)介 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二(5)介 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 被 动,相当于“被二(6/7)动 词,作 为,做。(8)介 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 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 当 于 当”“等到”。(

16、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为”“给”“替二(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二10提 示:介词1.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w3i)。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例 :公为我献之。3.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例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5.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二例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 为 止,行为迟。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表示被动。读阳平声(w6i),可译为“被 二“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 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例 :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例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译 文:天道有自己恒定的规律,不因为尧这样的贤君就存在(起 作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