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4672739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8 大小:3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安徽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安徽省根阳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 1 3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日:“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 傅 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 子 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

2、乎?鞫 武 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 光 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B:“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鸳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臭。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日:燕、秦不

3、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日:“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战国策燕策三 注 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道:通“导”,引导。1 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造焉 造:到去B.却行为道 去卜退C.不知吾形己不逮也逮:达到,及D.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1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燕太

4、子丹质于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见秦且灭六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D.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1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3 分)A.太子丹患之 欲自杀以激荆轲B.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遂自到而死C.太子避席而请曰 偻行见荆轲D.太子送之至门 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分)(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4 分)译文:_(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5、4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日:“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4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2 题:阅 读 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 9 题(共 1 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 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彰:清楚假:借助,凭借耻:以为耻族:家族7 .下列各组句

8、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尝践而望矣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其皆出于此乎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B.劝学选段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阐明借助外部条

9、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第 3 题:第 4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1 4 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雎,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雎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10、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1、。乌江亭长航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释】双:整船靠岸。快战:痛快地打一仗。指王翳:指项王

12、给王翳看。1 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1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乃以手共搏之 乃有二十八骑B、荆轲顾笑秦武阳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范增数目项王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D、张良是时从沛公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1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英雄末路,无限悲凉。B、项羽带领奇兵乘夜突围,渡过淮河,剩下8 0 0 余人。到阴陵时迷路

13、,被一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上。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嗔目一叱,使汉军骑将倒退数里。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感到无颜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1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5 分)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5 分)第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 1 题。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14、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縻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鄱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用故事监吏部选。有履历当升者,吏故抑之,问故,吏曰:“有过。”克敬曰:“法,笞四十七以上不升,今不至是。”吏曰:“责轻罪重。”曰:“失出在刑部,卷曹安知其罪重。”卒升之。治书侍御史张伯高曰:“往者监选以减驳为能,今王御史乃论增品级,可为世贺矣。”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

15、听。克敬日:“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

16、,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选 自 元 史 王克敬传,有删改)【注】诛求:强制征收。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拗蕃:违背货运规定。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B .拗蕃者例籍其货C.具以上闻,众不能夺D.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檄:下文通告籍:登记没收夺:强夺,夺取信:的确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克敬为官之“仁”的 一 组 是()悉去之,抚以恩意失出在刑部,校曹安知其罪重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舟达京师A.B.1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总管王都中出縻粟赈之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C.D.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吴人身陷日本,后随日本商人归国,王克敬认为他感怀国家恩德而归国,不会有什么祸端发生,于是欣然接纳了他。B.王克敬任绍兴路总管时,当地商人对行省的管理措施有异议,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王克敬替他们向朝廷申诉,受到了商人的感激。C.王克敬任两浙盐运司使时,有海漕舟没能按时到直沽,王克敬认为,能完好地将漕运的粮食运回南方,已属难得,后至之罪,情有可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