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67266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82 大小:3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樟湖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第 2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小题。(每小题3 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2、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 孟子)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 请:请允许我B.数罟不入湾

3、池 数:计算C.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发:打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斧斤以时入山林/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夫作难而七庙第7.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可用原文作答,也可自己概括。)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他的依据是在凶年移民移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使天下百姓归附于他。B.孟子很讲究谈话艺术,知道梁惠王是个喜欢打仗的人,于是投其所好,以打仗为喻,说明梁

4、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C.第段孟子继续阐述自己的治国措施,用了四个排比句,还用了比喻论证,阐述他发展生产的措施和教化百姓的方针,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D.全文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孟子和梁惠王展开了一次对话,通篇未着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第 3 题:论语选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5、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久”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1 2、请选出以下错误的一项(3 分)A.孔子认为子贡对“仁”的要求脱离现实,这样来理解“仁”对孔子宣传仁道很不利。B.孔 子 认 为“仁”是“礼”的思想基础,“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一个是内在的主体,一个是外在的功用,两者紧密结合。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以及其他一切遭遇。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既要靠自

6、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应内外相结合。1 3、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仁”?(4分)第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9 2 1题。(1 6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 我 挎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

7、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8、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 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日:“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日:“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于是信孰视之B.数以策干项羽C.坐法当斩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孰:通“熟”,仔细干:求取功名坐:犯罪居:居住2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舍

9、郑以为东道主B.信能死,刺我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C.此乃信所以去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D.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2 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膝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第 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2-1 5 题。(2 0 分)稀者,宛句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辎以郎中封为列侯,幺赵相国将监赵、代边,边兵皆属焉。例少时,常称慕魏公子,及将守边,招致宾客。常告过赵,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轴所以待客,如

10、布衣交,皆出客下。赵相周昌乃求入见上,具言稀宾客盛,擅兵于外,恐有变。上令人复案辎客居代者诸为不法事,多连引稀。猫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汉十年秋,太上皇崩,上因是召稀。稀称病,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上自击稀,破之。初,上如邯郸击稀,燕王维亦击其东北。稀使王黄求救匈奴,绡亦使其臣张胜使匈奴,言稀等军破。胜至胡,故燕王臧荼子衍亡在胡,见胜曰:“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稀等,新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痛,而与胡连和?事宽,得长王燕。”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兵击燕。缩疑胜与胡反,上书请族胜。胜还报,具

11、道所以为者。维寤,乃诈论他人,以脱胜家属,使得为匈奴间。而阴使范齐之舜所,欲令久连兵毋决。汉既斩猫,其裨将降,言燕王维使范齐通计谋稀所。上使使召维,维称病。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维,因验问其左右。维愈恐,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者,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汉族淮阴,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于是上曰:“第果反矣!”使樊哙击组。组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高祖崩,维遂将其众亡入匈奴,匈奴以为东胡卢王。为蛮夷所

12、侵夺,常思复归。居岁余,死胡中。(选 自 汉书,有删改)1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上令人复案稀客居代者诸为不法事B、上如邯郸击稀C、因验问其左右机D、归具报,上益怒案:案件如:到因:趁具:详细1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陈稀有不忠之心的一组是(4分)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边兵皆属焉自立为代王,遂与王黄等反。乃私令匈奴兵击燕其左右皆亡匿A、B、D、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劫略赵、代乃称病不行,C、1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陈裕曾休假回乡经过赵国,跟随他的宾客坐了一千多辆车,邯郸接待来往官员的宾馆都住满了。B、陈

13、稀的宾客众多,多在外掌握重兵,皇帝于是派人审查住在代地的陈稀的宾客的种种违法之事。C、燕王卢第派他的臣下张胜出使匈奴,告知匈奴陈稀等人的军队已被击垮。D、樊哙讨伐燕王卢维,卢维带着他的宫人、家属、数千骑兵立刻逃入匈奴。1 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稀少时,常称慕魏公子,及将守边,招致宾客。译文: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译文:第 6 题:阅 读 寡人之于国也,回 答 7-9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涔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岸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警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14、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如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 带(网)B.鸡豚狗国(猪)C.孝 修(尊敬父母)D.摩 手(学校)8.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事B.弃甲曳:岳而走C.或五十步而后止D.奉亦走也春匕、莫共花争事斩木为生人固有一死,尊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装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9.选 出 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令随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15、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第 7 题:第 8 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 良 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鲸生说我口: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 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

16、公 曰: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 选 自 鸿门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B.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2)下 列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