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454672654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211 大小:3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桐城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 1 题: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6 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II.2 2)(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孔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对症下药

2、。B.子路闻义勇为,急躁冒进,孔子便要压压他,教育他在行动之前,必须征求父兄的意见。C.冉有天生怯懦,闻义逡巡,孔子便要激激他,鼓励他果断前行,不要畏首畏尾不敢行动。D.孔子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既要有子路一般的勇敢,也要有冉有一般的深思。(2)这段话反映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表现孔子什么样的思想?(3 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_ _ _ _ _ _ _第 2题:文 言 文 阅 读(1 6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夜缱而出夜:在夜间B.敢以烦执事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C.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D.与郑人盟盟:建立同盟5、烛之武不去劝说晋侯,而去劝说秦伯的主要原因是()。2分A.秦国远晋国近,故用远交近攻的策略B.秦国强大,如被说服,晋国就无能为力了C.晋文公侵略野心大,还是秦穆公宽宏大量D.主要矛盾在晋、郑之间,而不在秦、郑之间6、下

5、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 分A.“夜缱而出”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见秦君,拯救于危难之中的义勇精神。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说明不灭郑对秦国有利。C.“朝济而夕设版焉”,是说晋文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设计好了防御工事。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说明秦、晋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7、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 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 分)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3 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

7、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日: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目: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8、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 鸿门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B.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2)下 列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吾

9、入 关/秋 毫 不 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骂鲫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B.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C.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D.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 应“善遇”文U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第4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

10、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诞 昆 弟 坟 墓 在 真 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稣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

11、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奥,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

12、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 选 自 说 苑 奉 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己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 选 自 史 记 南越前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躅9.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鞭笞天下,劫诸侯 劫:胁迫、逼迫 B.如反覆手耳C.人众车奥 舆:众 多 D.政由一家10.下列各组句子中,画

13、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区:同“崎岖”。反覆:翻转由:如同A.陆生因说佗日我欲因之梦吴越B.将相欲移兵面诛王C.尉佗乃蹶然起坐D.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不敢言面敢怒乃有二十八骑手之所触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

14、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1 2.(1 0 分)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第 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宋子贞字周臣,潞州长子人也。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二 人以大、小宋称之。七年,太宗命子贞为行台右司郎中。中原略定,事多草创,行台所统五十余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

15、,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拮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堕,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即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实卒,子忠济袭爵,尤敬子贞。请于朝,授参议东平路事。兼提举太常礼乐。子贞作新庙学,延前进士康晔、王磐为教官,招致生徒几百人,出粟赡之,俾习经艺。每季程试,必亲临之。齐鲁儒风,为之一变。岁己未,世祖南伐,召子贞至濮,问以方略。对日:“本朝威武有余,仁德未洽。所以拒命者,特畏死尔。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邑可传

16、檄而定也。”世祖善其言。中统元年,授益都路宣抚使。未几,入觐,拜右三部尚书。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李理叛,据济南,诏子贞参议军前行中书省事。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理形势,因说丞相史天泽曰:“瑁拥众东来,坐守孤城,宜增筑外城,防其奔突,彼粮尽援绝,不攻自破矣。”议与天泽合,遂擒理。又请建国学教胄子,敕州郡提学课试诸生,三年一贡举。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帝颇悔用子贞晚。三年十一月,恳辞,乃得请。特敕中书,凡有大事,即其家访问。卒年八十一。【注】实:严实,元朝大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 原 略 定 略:大略B.民得苏息 苏:恢复C.擅 其 赋 役 擅:占有D.特 畏 死 尔 特:特别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子贞有治国才能的一组是(3 分)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时新立省部,典章制度,多子贞裁定子贞单骑至济南,观瑁形势有旨命中书次第施行之A.B.C.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宋子贞很有才学。他成年后就被举荐进了礼部,并和族兄一起被称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