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454672609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93 大小:34.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甘肃省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1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年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9分,每 小 题3分)唐 子 畏 墓 志 并 铭 明祝允明子畏死,余为歌诗,往哭之恸。将葬,其弟子重请为铭。子畏,余肺腑友,微子重且铭之。子畏性绝颖利,度越千士。世所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髯中科第,一 日四海惊称之。子畏不然,幼读书,不识门外街陌,其中屹屹力有一日千里气。不或友一人,余访之再,亦不答。一旦,以诗二章投余,杰特之志铮然。余亦报以诗,劝其少加弘舒,言万物转高转细,未

2、闻华峰可建都聚久惟天极峻且无外,故为万物宗。子畏始肯可,久乃大契,然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归教子畏,子畏不得违父旨。德广常语人,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父没,子畏犹落落。一日,余谓之曰:“子欲成先志,当且事时业;若必从己愿,便可褫桐幔,烧科策。今徒籍名泮庐,目不接其册子,则取舍奈何?”子畏日:“诺。明年当大比,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即埋户 绝交往,亦不觅时辈讲习,取前所治毛氏诗,与所谓四书者,讨 拟议,祗求合时义。戊午,试应天府,录为第一人。己未,往会试。时傍郡有富子,亦已举于乡,师慕子畏,载与俱北。既入试,二场后,有仇富子者,

3、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并连子畏。诏驰敕礼闱,令此主司不得阅卷,亟捕富子及子畏付诏狱,逮主司出,同讯于廷,富子既承,子畏不复辩,与同罚,黜掾于浙藩,归而不往。或劝少贬,异时亦不失一命。子畏大笑,竟不行。放浪形迹,翩翩远游。扁舟独迈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观海于东南,浮洞庭、彭蠡。鳖 归,将复踏四方,得疾,久少愈,稍治旧绪。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既复为人请乞,烦杂不休,遂亦不及精谛。且己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子畏随应之,而不必尽所至,大率兴寄遐邈,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节 选 自 明代散文选)【注释】屹屹:高耸出群的样子。都聚:都市。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

4、场。褫(c h i):剥夺。桐(I a n)撰(f u):襁衫和蟆头。桐衫为古代士人之物,明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幔头是士人所戴的帽子。埋(j i n)户:用泥土涂塞门窗。这里谓紧闭家门。(f a n)讨:反复研讨。祗:只。蹩:同“暂”。旧绪:旧业。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没,子畏犹落落落落:大方的样子B.取前所治毛氏诗治:研究C.逮主司出,同讯于廷逮:等到D.大率兴寄遐邈率:大概,大略1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数岁能为科举文字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子畏不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其父德广,贾业而士行于是荆轲遂

5、就车而去D.不以一时毁誉重轻为取舍亦足以畅叙幽情1 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子畏“个性卓异”的一项是:殊不屑事场屋褫稠慢,烧科策若勿售,一掷之耳抨于朝,言与主司有私不复辩,与同罚放浪形迹,翩翩远游A.B.C.()D.1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 分)(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译文:(2)吾试捐一年力为之,若勿售,一掷之耳。(4分)译文:(3)且已四方慕之,无贵贱富贫,日诣门征索文词、诗画。(4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2 题:课外知识考查(2 0 分)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 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

7、也,谓弘让日:“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一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遣之。葬讫,会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獴,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后监州王励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励被代,文育欲与励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

8、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卜人又日:“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辞励,励问其故,文育以告,励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分麾下配焉。(选 自 陈书,有删改)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D.励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缘故1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舍因为立名文育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文育

9、以告,励乃遣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 与嬴而不助一国也1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D.周荟死后,周文育被庐安兴起用,后来和他一起攻打广州,被高祖打败,但是高祖释放了他们。

10、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 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4 分)译文:_(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4 分)译文:_(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3 分)译文:_第 3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 14 题(9分,每题3 分)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缘细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修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

11、越石父请绝。晏子愕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讪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缥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缥继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 所 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

12、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 自 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B.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 绝(关系)C.晏子愕然,摄衣冠谢曰 谢:推辞,辞谢D.拥大盖,策驷马 策:挥鞭驱赶1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晏子出,遭之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知己而无礼 因人之力而敝之D.余虽为之执鞭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

13、,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B.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第 4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1 4 题。(1 9 分)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

14、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瑕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太祖已取婺州,使主簿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烽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琅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曰:“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

15、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定,图为掩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九月,

16、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情词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选 自 明史列传十一有删节1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藉以观变 藉:凭借 B.贻书数其十二罪 数:数次C.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 拜:授予 D.既许之降,抑又倍焉 倍:背叛1 1、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C.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琅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