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595845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完成下列各题。闵子骞兄弟两人,母 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父持其 手,寒,衣甚单。父 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日:“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 汝 欺 我,寒 儿,汝 去无留。”子骞前曰:“母 在,一子寒;母 去,四子寒。”其父默然。选 自 说苑 闵 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御:驾 驶(马车)。失 辔:绳从手里掉下来。(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今汝年我 欺欺骗母去四子寒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母 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3)本 文 表 现 了

2、闵 子 骞 爱 护 兄 弟 和顾 全 大 局 的品质。【解 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 意 为:现在你欺骗我。欺,欺 骗。句 意 为: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去,离开。(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 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更,再,复,又。句 意:母亲死了,

3、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3)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把握,人物品质通过人物言行和所做的事体现。根 据 通 过“母在,一子 寒;母 去,四子寒。”可以看出他爱护兄弟,顾全大局。答 案:(1)欺:欺 骗 去:”离开(2)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第1页 共2 1页(3)爱 护 兄 弟(或:重视亲情),顾全大局。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日:“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耳之。就傅,授 以 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 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4、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电,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 学规俾守之。【注释】朱 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等,世称朱子。悟:有悟性。就 傅:跟从老师读书。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讫 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尝/从群儿戏沙上B.年/十八贡于乡C.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D.授/以 孝经(2)解释文中加点

5、的词。异 对感到惊奇 除 被任命雨下雨(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奏复其旧,为 学规伸守之。(4)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第2页 共2 1页A C D.正确。B.有误;句意为: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故断句为:年十八/贡于乡。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6、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异:对感到惊奇。句意为: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除:被任命。句意为: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雨:下雨。(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尝,曾经;戏,玩耍;以,用。句意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面。句中重点词:旧,原来;守,遵守。句意为:上奏恢复它原来的样子,制 定 常规让他们遵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7、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天之上何物”中可知,他勤学好问;从“就傅,授以 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 人 也 中 可 知,他聪慧过人、志向远大;从“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中可知,他学业有成;从“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 学规俾守之”中可知,他有所作为。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B(2)对感 到 惊 奇 被 任 命 下 雨(3)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面。上奏恢复它原来的样子,制 定 常规让他们遵守。(4)从朱熹问

8、天上为何物,可见他勤学好问;从朱熹在 孝经上题词,可见他聪慧过人、志向远大;从朱熹“贡于乡”“进士第”,可见他学业在成;从 朱 熹“除知南康军”,在任兴利除害、赈灾饥荒,可见他仕途顺利,并有所作为。第3页 共2 1页3.【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9、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 选 岳阳楼记)【乙】季 文 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节 选 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注释】相:辅助。爱:吝啬。华国:使国家有光彩。(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春和罩:明 景:日光长烟:空 一:全古仁 之 心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食粗衣恶 衣:穿(2)翻译下列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旷达的胸襟?(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 结 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句意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句意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仁人:品德高尚的人。句意为:吃粗粮、穿破衣服;衣:穿。(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第4页 共2 1页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1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微,如果没有:归,归依。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句重点词语有:目.,况且;闻,听说;以,凭借。句意为:况且找听说过做大臣的只有凭借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

12、的思想。季文子身为国相,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答案:(1)日 光 全 品 德 高 尚 的 人 穿(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况且找听说过做大臣的只有用高尚的德行为国增光。(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季文子与范仲淹都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季文子身为相国,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因为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着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这是季文子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体现。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13、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谐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第 5 页 共 2 1 页,吾侪小人,当效命。”奉其徒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 选 自 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锚

14、,箕畚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畲 无 与 为 乐 者 考虑,想到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轼 逅 武 卫 营 到去 竽 全 其 城 最终,终于(2)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4)【甲】文除了表现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记述的主要事件,表现出苏轼怎样的精神品质?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宦途失意的苦闷 乙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出他勤于政事,爱护百

15、姓的精神品质【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句意:苏轼到武卫营。诣:到去句意:最终保全了这座城。卒:最终,终于(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第 6 页 共 2 1 页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16、。根据句意可断句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如,像;空明,清澈透明;盖,大概是;句子翻译为:(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 里(好像)还有水藻存菜交相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己)。句中重点词:是,这;败,浸坏;城,城墙;句子翻译为: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人物品质的概括。【甲】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阅 读【乙】文,了解其大意,可知重点叙述了苏东坡带领官兵抗洪的事,“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一句,足可见他心中想的是百姓的安危,以工作为第一.据此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考虑,想到 只是 到去 最终,终于(2)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3)(月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