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59576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识字、写字教学谈 下册是上册教材的继续与延伸,因此无论是编写体例,还是教学要求必然会有许多承袭原有做法的地方,也必然会有许多似曾相识之处,但是,这里的“承袭和“似曾相识决不是原封不动的重复,而是“同根底上的“变异,是原有根底上的提高和开展。从编写体例上看,一年级下册的识字局部在呈现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除保存了上册已经出现过的词串识字和随课文识字之外,还编进了“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从编写意图上看,这一册更加侧重于对汉字规律的展示。具体地说,这册教材的识字局部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以“词串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为呈现方式的相对集中的识字;另一类就是面广量大的随课文

2、识字。之所以将这两种不同的识字方式穿插编排,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是要采用相对集中的策略,显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的设想,并通过这局部的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一批常见字和常用的词语;第二是要搞好由识字到识词,再到阅读和写话、作文的平稳过渡。大家知道,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必要前提,真正意义上的识字,即杨树达先生所说的“辨形之事和“求义之事。(见?微居小学述林彝器和文字)最终要在阅读与写作实践活动中体现价值。因此,识字教学质量的上下绝不单纯取决于识字量的大小,而是要看能否遵循学以致用的原那么,在保证一定识字量的前提下,把已经获得的识字成果应用于阅读和写作。苏教版“课程规范本小学语文实验教

3、科书(下列简称“规范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采取了以上的编写策略,来实现“集中与“分散的优势互补。“规范本第二册集中识字的课文又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在第一册中已经出现过的“词串识字,如“识字1、“识字2、“识字5和“识字6;第二种是“看图会意识字,如“识字3、“识字7;第三种是“转转盘识字,如“识字4和“识字8。以上三种形式,除词串识字外,其余局部那么是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揭示汉字的造字、结构、表意根本规律。比方“识字3展示就是“舟、竹、石、泉、川、燕这几个字演变的过程。左起第一列是描绘舟、竹、石、泉、川、燕的图画;第二列是经过抽象和线条化的象形文字,而第三列那么是如今通用的楷体字。这样一幅由

4、图画到文字的演化过程图,形象地告诉我们:汉字实际上是在与客观事物象形的根底上,按照相似原理逐渐演化出来的符号系统。再如“识字4,那么是以“转转盘的形式来揭示形声字的根本结构和表意的根本规律。在转盘中,声旁“也是固定的。但随着“转盘的转动,形旁“三点水、“马字旁、“提土旁、“单人旁便分别与声旁“也组成四个不同的形声字驰、地、他、池。这样一种极富童趣而又极富智慧的“拼字游戏,不但能让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掌握一批具有一定规律的汉字,而且也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局部组成的,声旁表音(当然,随着语音的不断变迁,如今的“也字标声功能已经不是则明显了),形旁表示字义的类属。特别是随后出现的那一

5、那么歌谣,既能让学生把刚才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稳固,又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揭示形声字表意的根本规律。如歌谣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实际是说:“驰就是马行千里的意思;而“地就是指能种庄稼的土地。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识字形式,我们在教法上也必然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随课文识字依然是本册教材中识字局部的“重头戏。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继承第一册在教随文识字过程中所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但继承并不是照搬,而要在自学成份方面有所侧重。倡议大家关注下列三点:第一,要充沛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努力提

6、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不可搞“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式的低效操作,而是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单薄的原那么,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第二,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说:一个字(词)的意思(包括多音字的读法)往往是随着语言环境确实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不将一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析,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它的意思和用法,也不可能使之成为用于书面交际的重要工具。正如鲁迅先生在?论新文字中说的那样:“虽是方块字,倘假设单取一两个字,也往往难以确切地定出它的意义来。所以,我们对字义和用法的领悟要充沛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对绝大多数字(词)义的领悟,

7、一定要结合高低文进行,通常情况下要只求“意会,而不求“确解。不搞“定义地转告和强行的机械记忆。第三,正确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关系,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那么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稳固识字的成果。对苏教版“规范本一年级下册出现的相对集中识字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下列几点:第

8、一,要特别重视每篇课文各个组成局部的整合。比方,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我们不但要注意把一个个词儿连成串,而且要通过诵读将“串与“串整合到一起。这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注意每一个词语和具体事物联系,而且要特别关注“串与“串之间的关联,最后到达对整个词串的整合,让学生在整合的过程中对词串的内部结构、关系有所领悟。另外,我们还要非常注意对小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像,把外表上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存贮起日后解决问题时能迅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模块。再如,对介绍汉字起源的识字课文,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字、词、文之

9、间的联系,把察看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结果,与随后出现的词语以及歌谣联系起来,把看图到识字、识词,到歌谣连为一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以识字为切人口,以识词为中介,最后再以诵读歌谣来稳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比方在教“识字3时,我们就可先让学生看看那一幅汉字演变表,认识“舟、竹、石、泉、川、燕这六个字,并认读与之相关的六个词,然后再通过对下面的那首歌谣的诵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识别前面已经学过的字和词,以到达稳固认读成果和深化理解的目的。第二,要注意借鉴随课文识字的做法,尽量让识字、写字、读课本中出现的歌谣同步推进,“以识促读

10、、“以读和写稳固、深化识字的成果。比方对“识字7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采取下列的步骤。第 一步:从察看书上的插图人手,比拟“人、“从、“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工人、“跟从和“大众的根底上,初步领悟这三个字的意思。第二步:通过对歌谣的诵读,想一想,如何记住这三个字如何理解“众字的意思第三步:仿照上面的办法和步骤,学习这篇课文的下半局部。第四步:察看课后的生字表,领略这些字的形体美;再通过第83页的笔顺展示表记住本课生字的书写笔顺;最后通过有指导的描红、仿影和临写练习,掌握本课生字的书写办法和技能。关于本册的写字教学,要继续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专门设计的“描红字贴,以及印制在“练习中的展示偏旁部首和生字笔顺的图表,并通过描红、仿影和临写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事,并在“读贴、“描红、“仿影以及“临写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总之,写字教学一定要坚持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