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54595501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0 8名著阅读之论语【命题趋势】2020年天津卷单独考核名著阅读,从 三国演义 论语和 红楼梦中任选一部命制相关试题,住要集中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 论语的思想等,考前要对着三部书认真的梳理。【真题再现】(2021年高考天津卷】校文学社拟从 论语 三国演义 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要 求100字左右。【答案】场景:林黛玉进贾府原因:黛玉进贾府,是一部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黛玉下凡还泪,其美丽的悲剧一生之开端;通过对黛玉进府过程的描写,贾

2、府繁紊礼节,奢侈排场的弊端一览无余。同时也是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相会。【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作为导演,从三部经典作品中选取哪个场景拍摄,要看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果没有对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层理解,是选不好这个场景的。换句话说,这个场景要么能够体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要么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主题起到揭示作用,或对情节的展现或转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选 论语,可以选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个场景,这个场景一是能够展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二是能够通过曾点的理想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比如选择 红楼梦,可以选择“黛

3、玉葬花”这个场景,因为它将黛玉的性格,她的心思还有独有的诗人气质表现出来,更展现了黛玉精神的洁净,也暗示着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以及贾府的悲剧结局。比如选择 三国演义,可 以选“火烧赤壁”,这一场景既体现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才华,也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趋于稳定。【考点详解】论语思想概括一、为政以德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

4、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二、克己复礼明 白“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 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 和 礼 统一起来。孔 子 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 子 的“仁”是 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5、,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四、仁者爱人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通过儒、墨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

6、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五、君子之风儒家的道德学说,可称为内在

7、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六、周而不比与人为善一一友好交往“诚”与“信”一一诚实交往“和而不同”一 一“适中”交往七、诲人不倦了解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了解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八、高山仰止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感人的师生关系,探 究 论语中叠句形式与 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孔子的品格的动人处在于他的和蔼温逊,从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腔调就可以看出。同时他不是永远温和高雅的,他嫉恶如仇,有时会当着人面说出很刻薄的话。孔子具有深厚的情感,敏锐的感性

8、,高度的优美。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九、沂水春风礼乐治国 沂水春风记述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四人答案各不相同,可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孔先生的“礼志”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革新的一面,如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贤才”等。因此,我们在欣赏孔子的“礼”时,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十、中庸之道1、中

9、庸之道:“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顾名思义,“中庸”就是不偏不斜、不左不右、不走极端,宽容包纳,和而不同,但它不同于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和谐,它和折中主义截然不同,在孔子看来,它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美德。2、和而不同“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谐 状 态,叫 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 之“同”。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孟子.尽心章句下)的折衷主义者,中庸之道反对折衷主义者的“同而不和”,赞 成“和而不同”。20

10、02年 10月 2 4 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十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历史上首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教学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达 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一 部 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关于教育的作用,按“克己复礼为仁”说法,

11、培养具有弘道和行道志向的,德才兼备的君子或者志士,这是孔子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孔子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畏难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和补救。孔子提出教学过程应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是知识外化的过程,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更完美的体现。【对点训练】1.根据文段内容,完成填空。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对任何人都给予

12、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提 出 的 教 育 思 想。他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例如(弟子名)问“仁”,子 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_ _ _ _ _ _ _ _ _ _ 的教育思想。孔子还非常注重从“德”“才”两方面培养学生,主 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具体学法上,孔子的主张也颇具深意,例 如“论 语 为政篇)就强调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要独立思考,“学”与“思”缺一不可。【答案】有教无类 颜 渊(颜回)因材施教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第一空,根 据“对任何人

13、都给予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可见,强调的是教育不分类别,是“有教无类”。第二空,根据后文“克己复礼为仁”,可回忆起 论语中的记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故 填“颜渊”。第三空,根据上文孔子面对不同弟子问的相同问题,却采取了不同的回答,反映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第四五空,根 据“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要独立思考 “学与 思缺一不可”可推测出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阅读下面 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 语 学 而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 语 颜 渊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 语 子 张(1)“仁”

14、是 论语的主要思想,请结合上面的语句,分条概括“仁”的特点。(2)学校将举办“读 论语,谈交友”的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紧扣主题,结 合 论语中的相关名言,不超过80字。【答案】(1)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提问。(2)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1)第一句的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由此提炼出“仁”的特

15、点: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第二句的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由此提炼出“仁”的特点: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第三句的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由此提炼出“仁”的特点: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提问。(2)本题所写赠言内容上要紧扣活动主题,能够体现 论语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地位,同时还耍体现出“读 论语”和“交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语言要简明得体,庄重,有文采,还要注意字数限制。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参考译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

16、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3.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里仁篇中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 的 朋党论中有与之意思相仿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请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不超过90字。【答案】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时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思想的把握能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指有道德者;小人,指常人、一般人。喻:明白、懂得。全句意为: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喻于义”和“喻于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君子喻于义”的“义”,是公道、正义、大众之利。“小人喻于利”的“利”,是私欲、私利。“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意思是,君子与君子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