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458082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二O一O年十一月目 录前言6一、“十一五”道路运输业发展回顾6(一)取得的成绩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0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要求10(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11(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11(三)进一步强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要求加快推进城乡道路运输一体化进程12(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加快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12(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切实增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13(六)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节能减排,要求大

2、力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道路运输业发展14三、“十二五”发展的思路和目标15(一)指导思想15(二)基本原则15(三)发展目标16四、重点任务19(一)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19(三)大力促进道路货运与物流的融合21(三)加快公路客货运枢纽站场建设23(四)着力提升运输辅助业服务水平25(五)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27(六)加快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30(七)大力发展绿色道路运输34五、保障措施361、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行业法制基础362、创新政策手段,强化政策支持力度383、理顺体制机制,提高行业管理效能394、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4023前言“十二五”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全

3、面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环节,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生产力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形态粗放的矛盾未见根本好转。面向未来,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迈向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新阶段。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即通过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一方面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形态,不断提高运输站场、车辆装备、从业队伍等要素的技术水平,增强运输组织能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发展。为了积极

4、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特制订本规划纲要。考虑到城市公交客运的特殊性,其“十二五”规划纲要另行制订。一、“十一五”道路运输业发展回顾(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以来,道路运输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三个服务”,积极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运输生产力快速增长,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全国公路营运客货车辆数增长47%。道路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周转量及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009年日均运送旅客7616万人次、货物5745万吨,均为2005年的1.6倍。道路运输不仅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最能体现普遍服务、最具基础保障功

5、能的运输方式,而且在春运、“黄金周”、煤电油运等关键时期和奥运会、世博会等重要国家活动中,在抗震救灾、抗击冰冻雨雪灾害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兜底作用。与此同时,客货运站场、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车辆租赁等运输辅助服务业全面发展,道路运输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运输组织形式不断创新。客运企业进一步向大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2009年与2005年相比,户均车辆数增长80%,个体客车数量年均下降1.9个百分点;货运企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从事专业运输的业户数增加1.65万户,而普通货物运输的业户比例不断下降。营运车辆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客车平均座位、货车平均

6、吨位、中高级客车及专用货车比例稳步增加。客运班线公交化、旅游包车、网络化运输、小件快运、城市物流配送等运输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农村运输条件大幅改善,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共投资100.7亿元建成农村客运站18.2万个,发放农村客运燃油补贴近40亿元,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5万条,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全国农村客运车辆达35.6万辆,全年完成农村客运量86.7亿人,占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的46.6%。道路运输已成为支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

7、重要纽带,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货难”问题有了根本缓解。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始终把安全生产管理摆在道路运输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三关一监督”的监管职责,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客运企业动态安全状况评价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内控机制逐步建立。安全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汽车行使记录仪和GPS系统安装率稳步提高,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开始起步。安全源头管理进一步强化,“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的客运站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货运源头治超取得新进展,对营运驾驶员的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稳定好转。基础管理

8、工作不断夯实,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先后开展了三批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试点工作,运政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区域性公众出行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以及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的应用试点稳步推进。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道路运输条例为龙头、部颁规章为基础、地方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法制体系基本形成。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一体的客运管理体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重大改革正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有了新突破,初步建立起运营车辆燃油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了节能推优示范和驾驶员节能操作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

9、样的服务竞赛和文明创建活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了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活动,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专栏1:2009年与“十五”末道路运输发展情况对比分类具体指标2005年2009年增长幅度运营客货车辆运营客车数量(万辆)152.2180.818.8%运营货车数量(万辆)587.2906.654.4%客货运输客运量(亿人)169.7277.963.8%客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91.9%93.4%1.5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9292.113511.445.4%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53.2%54.3%1.1个百分点货运量(亿吨)134.2212.8

10、58.6%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72.1%75.2%3.1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8693.237188.83.28倍货运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比()11.0%30.0%19个百分点客运线路条数(条)1623301689994.1%客运线路平均日发班次(班次/日)1410590185597431.6%运输结构普通货运业户占比()85.4%80.9%-4.5个百分点集装箱运输业户占比()0.07%0.2%0.13个百分点载客汽车平均座位(位/辆)12.915.520.2%载货汽车平均吨位(吨/辆)3.74.727.0%客运班车中中高级客车占比()39.5%50.9%11.4个百分

11、点专用载货汽车占比()4.1%5.4%1.3个百分点农村客运乡镇通班车率()97.8%98.0%0.2个百分点建制村通班车率()84.7%88.0%3.3个百分点客货运输站场客运站(个)1089519781417.2倍二级以上客运站占等级客运站比例()37.7%16.1%-22个百分点客运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万人次/日)1808268448.5%货运站(个)1840343286.5%货运站年平均日换算货物吞吐量(万吨/日)513891.773.8%运输辅助业机动车维修业户(万户)353911.4%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业户(户)5939877447.7%车辆租赁经营业户(户)2126241613

12、.6%物流服务经营业户(户)4203141162.36倍信息配载经营业户(户)165262047523.9%站场经营业户(户)10703269051.5倍备注:为2006年数据;由于农村客运站大规模建设,致使该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成绩显著,但道路运输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七个不足”上:一是,行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满足多样化、高品质运输需求的能力不足。二是,行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的集约化发展动力不足。三是,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壁垒依然存在,市场运营诚信与规范性不足。四是,与

13、支撑现代物流发展和满足公众便捷出行的需求相比,道路运输站场的设施条件和服务能力不足。五是,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六是,道路运输自身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不足。七是,行业管理基础建设仍较薄弱,法规标准、政策手段、队伍素质的保障能力不足。总体来看,道路运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其中既有“路运并举、以运为本”的观念转变不够到位、行业发展战略不够清晰的原因,也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制度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继往开来,道路运输业正站在一个必须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

14、要求“十二五”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主要体现在:保增长、保稳定仍然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将成为主线,扩内需、惠民生成为新的发展主题。(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重化工业特征依然突出,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对道路运输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同时,“汽车社会”和“机动化”特征更加凸显,汽车后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更加迫切。此外,我国应对各

15、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形势仍较严峻,道路运输业维护公共安全的责任更加突出。与此相适应,道路运输业应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确保运输生产力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快提升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等相关辅助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不成为新的“瓶颈”;再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复杂的安全维稳形势,确保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运输和重点时段客货运输的安全、平稳、顺畅。(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国际上,金融危机将刺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国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更为迫切,“十二五”期必须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