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456787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目: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姓 名:学 号:学院(系):经济管理系专 专 业:企业财务管理指导教师及职位:副教授所属助学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院 2011年7月25日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目 录1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现状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 对企业财务目标的一般认识 2.1 企业财务目标的概述2.2 企业财务目标应具有的特征2.3 不同类型企业财务目标的评析3 企业财务目标的科学表达3.1 现金净流量最优化3.2 资金利润率最优化3.3 分配增值率最优化4 制定企业财务目标的基本原则4.1 相关性原则4.2 明晰性原则4.3 精简性原

2、则4.3 可分解原则5 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5.1 影响企业财务目标选择的因素5.2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评价6. 总 结7 参考文献8 致 谢摘 要企业财务目标是什么?理论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种观点。但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合理的财务目标,这才是我们研究企业财务目标的目的。企业既要有总的财务目标,也要有具体的财务目标。制定企业财务目标,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财务目标,财务管理,利润最大化1 绪论所谓企业财务目标,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在一定环境和条件

3、下应达到的根本目的。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最基本、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外理论界为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讨,形成了诸多观点,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企业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3.企业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4.企业财务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5.企业财务目标是公平和效率。除了以上这些说法,还有企业财务目标是财务状况最优化,是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是现金股利最大化,是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是资金运动的合理化等等,其它说法还有许多。这说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还存在许多分歧,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便统一认识,指导好实际工作。 1.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选择“财务目标”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实价值

4、在于: 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企业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方面具有评价功能,财务目标的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是评价财务工作的最终标准,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另一方面具有导向功能与约束功能,它决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它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为的依据,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明确企业的目标、对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2国内外现状财务目标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19世纪初,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就产生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

5、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产生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等目标理论。美国与日本企业现实财务目标的选择企业财务目标就是财务体系所希望实现的结果, 是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企业控制权的选择依据, 是对企业贡献和风险的大小。从企业外部来看, 所有者与相关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视二者的地位而定。如果公司受贷款人控制, 其财务目标必定首先注重满足贷款人的利益; 而如果所有者的资金主要来自股市, 不受贷款人控制, 其财务目标必定重视股东利益。这种现象可以在日本和美国公司中经常看到。据1995 年美国长期计划杂志发表的一份调查, 日本的不少公司受大银行控制, 其公司治理的目标以及财

6、务目标表现为更重视相关群体利益。在日本, 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在企业财务决策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财务决策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这使很多公司将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日本公司独立性相对较差, 作为债权人的相关利益群体在公司破产时就会成为事实上的剩余财产的所有者, 因此, 对公司拥有控制权的债权人会要求公司清理时更多地考虑其利益。在美国, 资本市场发达, 公司的资金多从股市上筹集, 通常股东在财务决策中起主导作用, 使得美国公司非常重视股东利益, 而股东财富主要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上涨, 因此, 其财务目标又转化为股票价格的最高。但人力资本主导企业财务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经营者治

7、理财务无效时, 财务控制权就会向非人力资本或财务资本所有者转移。经营者主导财务控制得以保持的条件是企业财务生存能力, 当经营者偿债困难时, 银行(或其他债权人) 就会出面干预企业财务与经营。银行在企业财务出现困难时主导财务控制, 也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美国银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学者明茨和施瓦茨对1977 1981 年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干预和控制工商企业的42 个案例的研究, 证明了公司相机治理(the Contingent Governance) 机制的现实性。 在委托代理制度安排下, 当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时, 经理人员成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剩余索取者;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时,

8、银行才以机构股东和治理主体的身份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即在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时, 公司治理由经理人员来进行,由主银行所代表的债权人的控制不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反之, 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时, 主银行对公司的控制将会变得明晰起来, 此时, 经理人员在治理结构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了。总的来看, 美国和日本的公司实践中财务目标的表述尽管存在差异, 但相机治理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对于国内来说,有关财务目标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这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迅速繁荣。在九十年代以前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仅仅还只是一个起步,理论研究仍然较少,不到20篇,

9、但是一直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整个九十年代,有关财务目标的研究处于一个缓慢发展阶段。从01年开始,年度文献总量突破100篇并于06年达到顶峰。1单一目标观点作为国内较早出现的非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之一,潘经民(1996)探讨了西方企业超利润目标形成历史和涵义,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体现人本思想和社会责任的超利润目标也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这一时期的理论尚不成熟,一些提法现在也不多见,但这些都是我国在认识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缺陷之后的有益探索也为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王庆成(1999)通过对“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比

10、较研究,认为我国企业现阶段理财目标的较好选择,应是在提高经济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简言之,即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赵勇、李辰星(2005)借助财务学中基本的概念,如时间偏好投资机会等,论证了不管是确定的情况还是不确定的情况不管是信息完全还是信息不完全,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以最大化企业现金流量的现值为理财目标。陈玮(2006)从概念界定人手,运用耗散结构论与协同学作为分析的框架与工具,通过对经理可协调与不可协调冲突的分析,得出应采用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的结论。袁振兴(2004)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

11、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不现实性,提出了相关利益者均衡这一概念。2权变的观点张正国、侯甜甜(2004)认为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是一种双维动态观。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雷新途、李世辉(2007)依据现代契约理论分析范式,认为冈契约不完备性出现的“剩余”问题,致使财务目标的实质应为“剩余盈余”的最大化,由此,特定状态对应特定缔约主体为主导的财务目标。在这种权变理论下,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以及员工工利益最大化均有可能成为企业主导财务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三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单一目标和权变目

12、标、多重目标与权变目标都是有交叉的。3.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文献的分类探讨,有关“利润最大化”的争论已经少之又少了。这说明, “利润最大化”的弊端已经普遍为大家所认同,以其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国内关于财务目标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最大化”之间。1近年研究成果从上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仍然持有只占其一的单一观点,仅有少数支持多重目标。但是,从各学者对自身观点的论述来看,也并非绝对单一。比如王庆成(1999)虽然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支持者,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仍然加上了一些附加条件一提高经济效益的、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笔者认为以某一目标为主

13、导的多目标结合体系,更加符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有利于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另外,财务管理目标出现了权变的观点,这与企业权变理论相契合,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企业财务目标这相对于以前的静态目标而言,更符合财务管理的客观规律,因而更具生命力。2研究的不足与建议通观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现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出发点比较单一。要么是分析了传统目标的不足后,得出新结论;要么是根据企业目标来确定财务目标;要么仅站在企业风险承担者的角度论目标,总之,在研究财务目标的时候,前提都显得比较片面。笔者认为,财务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不应该单独进行研究,在探讨企业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财务目标的时候,同时应该考虑到企业财务目标的主体、对象、职能等,将它们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第二,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最大化”这一提法是否仍然合理,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第三,从内容来说,学者多集中在讨论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财务目标,而对现实生活中企业财务目标的实施研究较少。对实践指导不足。第四,从研究形式来看,有关财务目标的研究多是规范性的,讨论财务目标应该是什么样,我认为从实证的角度来证实什么样的财务目标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对实际工作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 对企业财务目标的一般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