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455846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惠州学院HUIZHOU UNIVERSITY毕 业 论 文中文题目: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英文题目: Sushis survival wisdom in adverse circumstance 姓 名 黄瑞煜 学 号 04011326 专业班级 汉语言04级3班指导教师 杨子怡教授 提交日期 2008.4.19 教务处制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 (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3班)(指导教师:杨子怡教授)摘要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性情豁达,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在逆境中的奋斗精神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笔丰富遗产。本文着重对苏轼身处

2、岭海逆境的生活进行分析,认为其生存智慧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淡泊名利,随遇而安;小心避祸,谨慎为义;培养志趣,追求美好;同时,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岭海时期苏轼的心境,以对苏轼有一个全新的、合乎其实际的认识。关键词苏轼 岭海逆境 生存智慧Sushis survival wisdom in adverse circumstance(Class3 Grade2004 , Chinese Department , Huizhou University)(faculty adviser:Yangziyi)AbstractSushi is a outstanding writer with extensiv

3、e artistic talent and out-going temper, and he is popular of the public! The fighter spirit which he acted in difficulties is really a wealthy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hief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analysing the difficulties Sushi faced in Linhai . The author thought Sushis survival wisd

4、om mainly shows three aspects, keeps away from fame and fortune, feels at ease whatever is the circum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results a further post of Sushis frame of mind. So that we can have a brand-new and practical recognize for Sushi.KeywordsSushi the difficulties in Linhai the

5、survival wisdom目录绪论1本论1一、身处岭海逆境中的苏轼11.1苏轼在惠州11.2苏轼在儋州2二、苏轼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32.1 淡泊名利,随遇而安32.2 小心避祸,谨慎为义42.3 培养志趣,追求美好6三、苏轼生存智慧产生的原动力731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否定732陶渊明人格精神给予了他力量733儒、释、道思想给予了苏轼精神营养8结论9致谢9参考文献10苏轼岭海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多若繁星。而在群星之中,尤为璀璨的一颗当属苏轼无疑。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

6、很高的造诣。现存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书画等。他才华横溢、英年得志,却又一生颠沛流离、阅尽人世艰辛。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章惇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苏轼因反对新法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贬之英州(今广东英德)。当年八月,苏轼还未到达英州,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宋绍圣四年(1097) 苏轼被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这次海南之贬,是苏轼生命史上最后一次放逐,也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一次。直到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才得以获赦北归。在这一时期,他的生存状态、人生思想、文学创作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他曾经在题自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

7、州、儋州。”其中,谪惠期间苏轼创作了作品587首(篇、幅),居琼期间写了诗一百七十四首,散文一百二十九篇,赋五篇,颂十八篇,铭四篇。岭海时期的苏轼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本文主要对他在岭海时期的逆境生活进行叙述,揭示苏轼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及其生存智慧产生的原动力。一、 身处岭海逆境中的苏轼岭南,古时被人称为“蛮貊之邦,瘴疠之地”。在宋代的时候,岭南地区经济还不发达,交通也不方便,是流放罪臣之所。从1094年9月苏轼翻过大庾岭进入岭南,到1101后正月过岭北归,诗人辗转岭海计有七年之久。七年中,苏轼从粤北的南雄到粤西的徐闻,从粤东的惠州到广西的梧州、藤州、廉州,再到儋州,他的足迹遍布岭南大

8、地。苏轼这段人生经历通常被人称为岭海时期。在岭海时期,苏轼的物质生活极端的贫乏。1 苏轼在惠州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六月,苏轼初到贬所还“囊有余资”。但他是一个轻财好义、关心民瘼的人,寓惠时出钱“收葬暴骨、助修两桥、施药造屋” (与南华辩老八首),很快把积蓄花尽,以致“手中索然、仅存朝暮”。他在给王定国信中谈到当时的境况时说:“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物粗遣、住一个小村院子、煮糙米饭吃、便过一生也得”(与参寮子)他在自己的诗中也一再写到:“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和陶归田园居)“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知君清傣难多辍,且觅黄精与疗饥”(答问循州)“可怜邓道士,摄衣问呻吟” (次韵定

9、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并引)他的生活完全靠地方官员、朋友、门生、方外之人遗赠接济。其困顿艰辛一如他在和陶贫士七首引言中所说的:“余迁惠州一年,衣食渐窘,重九伊迩,蹲俎萧然”。绍圣三年十二月除夜前二日(二十七日),苏轼甚至深夜和前来探访他的潮州名士吴复古煨芋救饥,他在记惠州土芋一文中记此事:“丙子除夜前两日,夜饥甚,远游煨芋两枚见啖,美甚,乃为书此贴”。在同年写的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并引中他描述了自己好客但又酒尽米竭的情景:“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取米欲酿,米亦竭。时吴远游、陆道士皆客于余,因读陶渊明岁暮和张常侍诗,亦以无酒为叹,乃用其韵赠二子。”除了物质生活的窘困,诗人在精神上也十分孤寂。由于是被贬

10、,很多地方官员都不敢亲近他。他在与方子容一信中所说的:“厄困途穷,众所鄙弃,公独收恤有加,不可一一致谢。” 这告诉我们,寓惠时只有方南圭敢于“收恤”他。另据惠州西湖志转引福建通志的记载,惠守詹范也是少数敢于照顾他的人:“詹范当东坡贬惠时,同僚畏章势力莫敢顾,独范待之甚厚,时携具相就唱和。”在章惇的胁威之下,苏轼的交际受到了极大的局限。2 苏轼在儋州苏轼再贬海南儋州,境遇则更加险恶。当时的海南可谓蛮夷之地,人烟稀少,黎汉杂居,文化落后。宋史苏轼传说当时“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临过海时苏轼就作了一去不返的思想准备。他在致王仲敏的信中说:“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

11、矣。今到海南,当首作棺、次作墓、乃留手疏于诸子、死则葬身海外。”(与王敏仲八首之一)初到儋州贬所,昌化军使张中对他很好,设法“赁官舍数间”让他住下。但他的政敌章惇却有意为难,派董必带着数名官员前来查办。董必的随员中有一名叫彭子民者,劝董必说:“人人家都有子孙。”董必良心发现,只派一小吏过海清查。但结果仍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暂居城南污池之侧林下。幸亏有黎族青年黎子云、符林、王介石等人出力帮忙才就地造得三间房子居住。据其墓志铭载:“安置昌化,初就官舍以避风雨。有司犹以为不可、则买地筑屋数间”。他在致郑靖老的信中也说:“初赁官舍数间居之、既不允住,又不欲与官员相交涉,近买地起屋数间一龟头,在城南污池

12、之侧。小客王介石等,有士君子之趣、起屋一行、介石躬身劳辱,然无丝发之求也二”。苏轼辗转奔波四十余年,到年老之时仍被贬至远在天涯的海南,而且还是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才得以有一间遮风避雨的空房子。当时苏轼在海南生活的穷困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在一篇菜羹赋中有记叙:“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无有。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著、芦菔而食之。”没有了粮食,苏轼只能是采摘野外可以食用的植物来充饥。他在给程天侔的信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天室、出无友、冬无炭、暑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与程秀才三首)海南生活物质的匮乏使得他生活极端困苦。加之“海南连岁不熟、衣食百物艰难。又广、泉二州船舶绝不至,药

13、物酢酱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耳。”(与元老侄孙四首(之二)海南生活环境恶劣,苏轼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不能保证了。苏轼还在闻子由瘦诗中记叙了当时的生活窘况:“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见黄鸡粥。土人顿顿吃诸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帽宽带落惊童仆,还乡定可骑黄鹄”又说:“某到此数卧病、今幸可闻。久逃空谷,日就稿灰而已” (与张朝请五首(之四)。困苦的生活加上时来的疾病,无疑是让苏轼雪上加霜。谪居儋州期间,苏轼在物质生活陷入了困境,精神生活也不容乐观。如果说苏轼在惠州的时候还有有学识之士同与倾谈,那么他在海南就真的是孤寂了。在儋州,非但没有饱学之士可以交谈,就连可读的书都找不到

14、。因此他说:“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唔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策,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与程全父书十二首其十一)。为研究的方便,他甚至托广东的朋友郑嘉会通过船舶,海运一些书籍到儋州。谪居海南时期,他在精神上粮食的枯竭竟至于此。二、 苏轼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1 淡泊名利,随遇而安苏轼对人生的看法有其自己的解释,他曾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西东” (和子由渑池怀旧)其意在表达人生行踪之无定犹如雪泥、鸿爪。他已了悟人生行迹之偶然、无定,对人世之间的名利有一种淡泊之态。在惠州,苏轼为他的白鹤峰住所题写了“思无邪斋”的匾额,并在和陶移居其二中写道:“葺为无邪斋,思我无所思”。“思无邪”原是孔子解诗的一句简单的话,苏轼借用了“思无邪”的文字形式做出了全新的解释。他在续养生论中说:“凡有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