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4554075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修学习总结课程篇(原创)一、课程的 “理解论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李秀伟老师 在向我们作 “面向颠覆:课程、教学与教师的视角 ”讲座时指出,教师 应从教学视角向课程视角转变, 从课程入手进行课堂教学, 要理解和 处理好课程与教学关系的三个隐喻(塞勒) :隐喻一,课程是设计图 纸,教学是具体施工。隐喻二,课程是球赛方案,教学是球赛进行过 程。隐喻三,课程是乐谱,教学是演奏。同时他还提出课程开发的经 典范式(RA/V泰勒):教育目标: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教育经验: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组织经验: 怎 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评价计划: 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

2、标正在得 以实现?此外,我们要走向 “课程理解 ”与“课程改进 ”的价值思考;学 校课程最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好, 而在于我们的学校课程是否 值得学生学习, 还在于学校课程能否成为改进自我的支点。 这对我们 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是对我们教育思想的呼唤!二、济南名校的课 程与教学改革(一)山师大附中学校的课程建设 1、学校课程建设的 总体规划与实施办学理念: 教师发展的沃土, 学生成长的乐园课程与 教学改革的总目标: “基于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学生。课程与教学改革 的目标:课程观研究者建设者实践者, 课程功能 人文素养科 学精神创新

3、能力国际视野, 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国家课程 优效 落实,地方课程 整合渗透,学校课程 特色育人,校本化 =课程标准 +校情学情 +教师智慧确立年级教学目标: 初一年级,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初二年级,掌握学法夯实基础。初三年级,突出重点优化 过程强化落实分层指导。课堂教学:用智慧去教,教给学生智慧山师 大附中的学校课程建设非常系统,理论性很强! 2、学科课程教学的 实践( 1)让灵魂淋浴教育 由课堂到课程(语文科)教师的新姿 态做有尊严的读书人。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文化姿态不再仅仅是传 道授业,更是做举手投足间文化气质的引领人。 课程资源整合方式要 作智慧取舍要坚持做这样的语文老师: 精深的专

4、业知识, 深厚的理论 功底,开阔的人文视野;爱读书、有学养、懂教育、热爱学生、充满 智慧、有思想。课题研究:描述最初的梦想 学生阅读培养,守住 内心的宁静,建一座心灵的家园;制定个性化读书方案。从个人发展 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从民 族发展的角度看,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 的阅读水平。开展学生阅读活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让问题充 盈课堂质疑式教学(数学科) 质疑式教学与问题教学的区别问 题教学:是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课堂 上仍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质疑式教学:是在教师所设计的导案的引导 下学生主动地

5、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生的主体 地位体现得更为突出。 学生质疑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对数学问题 本身的质疑。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质疑;对问题题设的质疑;对问题 结论的质疑;对问题解法、论证的质疑;对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解法。 第二层次:对别人观点的质疑。对同学观点的质疑;对老师观点的质 疑;对各类学习资源中的观点的质疑。第三层次;对所学知识提出自 己新的理解和猜想。 某知识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与该知识点 相关的猜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举三归一。质疑式教 学注重用问题串的形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用开放性的问题打开学 生思维的空间, 用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层次的

6、思考; 不仅让学生 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成新问题;学生在组内释疑,产生新疑,板 书具有共性的问题;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共性的问题, 思维碰撞, 产生新疑。 拥有创新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无疑质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山师大附中的同课异构在山 师大附中,两地高一政治教师开展同课异构,共台竞技,展示了高水 平和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课后的评课中两地老师一致认同南北老师各 有风格,各有特色,细腻、实在、深刻,都对课本内容进行了拓展, 能来于教材,高于教材;济南老师注重知识的生成,广州老师注重概 念的理解,关注细节,两地老师都有深度,但要提升高度。 (三)章 丘四中

7、的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性学习课程 9月 29日,我们一行到章 丘四中参观学习。 我们听取了章丘四中的校级领导和其他老师的报告 后,参观了创新教育展馆, 对于该校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感到非常震撼, 并由衷地佩服该校所走的创新之路。 其中感受最深的 是他们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性学习课程。 1、科技创新教育 让 每个孩子生出创新的翅膀 (1)章丘四中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必修课, 课程上课表,进课堂,纳入学分管理。不仅让学生修完应有的学时, 更要有发现的课题和创新方案; 要获得高学分还必须有专利证书, 以 此推动观察事物,发现课题自觉意识和观察习惯与能力的形成。 (2) 科技创新教育讲授内容:发

8、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颠倒思维 聚合思维:求异思维、同异并用思维、共变思维、科学归纳思维想象 思维:原型启发、类比思维、联想思维、梦幻思维灵感思维:捕捉灵 感、激发灵感 (3)流程设计: (略 )( 4)上课模式每 2 周一次每次 4-6 个班, 300人左右每次 2节课每学期保证 10次每 2周进行一次评选, 并将评选结果反馈给学生( 5)表彰与奖励高一上学期期未进行年级 “创意之星 ”的评选工作, 以学生止交创意数量和优秀创意数量为评选 标准。高一课程结束进行全校 “小发明家 ”评选工作,评选出一年来为 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作出贡献的学生,评选标准:认真上课,表现突 出的学生。在省市及

9、全国科技创新类比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 ( 6)成 效:培训学生 9000人,创意 20万份,专利 4000项,获奖 330 余项, 高考加分学生 1000 多人,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7)章丘四中 科技创新教育的特点: 课程化、全员化、可推广、与自主招生结合 (对 学生高考与终身发展负责)从章丘四中的科技创新教育介绍可以看 出,创新是一种特殊的智能,与文化成绩、文理倾向、学历层次、男 女性别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专门开设创新教育课,十分必要,也十分 有效,传统思维习惯、传统教学观念与方法短时难以大幅改变,开展 创新教育课对于克服传统局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 品质,不仅十分重要,

10、而且十分有效。创新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终身 发展,而且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各科学习,提高学业成绩,有 利于学生升学。可以向学校领导推介章丘四中的科技创新教育的做 法。2、实践性学习课程章丘四中的另一特色是实践性学习课程,由他们的地理科特级教师王晶华给我们作报告。 王老师从地理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高考命题的趋向提出: 健康的教育, 应该为学科学习注入 生活的底色、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活力,要通过亲历、体验、感知、 观察、参观、走访形成与知识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大课程教学体系。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主阵地, 学生的学科素养需 要一点一滴情的体验和理的思索。 用心选择教学素材, 让学生走近生

11、 活,了解自然, 了解社会,了解文化,才能使教学拥有生命力。 接着, 王老师介绍了带领学生进行地理考察和自然观察的很多实例和其他 学科的实践性学习实例,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我们给了孩子一点 阳光,孩子们却能给我们整个春天。 教学活动的选择要从学生的需求 开始,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需求、发展需求。为什么章丘四 中的实践性学习课程能够那么有实效呢?有以下原因: 一是建立科学 实践性学习的有效机制。 领导重视,纳入常规;学科协同,齐心协力; 家长支持,社会参与。二是研制好各学科实践性学习方案。学期初, 要把本学期各科实践性学习专题打印成册, 列出明细表,供学生选择。 一学期每名学生至少参与

12、 1-2 个专题。三是时间安排:以周末、小 假期、寒暑假为主。四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 实践性学习的健康开展。 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的安排, 会征得家长委 员会的同意、支持与协助,包括经费方面的,组织安排方面的。五是 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需加强学科协作,协同推进这项工作。要从试 点做起,先做出几个成功的案例,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再全面推开。 六是优秀成果集结成册, 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性学习活动成果以作业 展览的形式展示,或发至校园。优秀成果收入校内期刊,实现资源共 享。教育需要勇气!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所有的改变都必须从自 己开始!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人就会改变,周围的人改变了,更多的 人就会改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从改变自己开始,才能改变我们的 教育。美好的教育看起来千步之遥,但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它就会向 你靠近 999 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