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455286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插秧技术标准[苍松借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格田沉淀标准水整地沉淀1520天后,步入格田,手指(木棍)入土一节(2厘米),田面指划成沟慢慢恢复是最佳沉淀状态,此期正是插秧适期;指划不成沟,说明沉淀不好,不能插秧;指划成沟,但不恢复,说明沉淀过渡,二者都保证不了插秧质量。要在最佳沉淀状态下插秧,严防边行推苗,影响插秧质量。二、插秧技术要求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1、适宜水深。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

2、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2、田面硬度。插秧时田面硬度检查方法是食指入田面一节(2厘米左右)深度划沟,周围软泥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插不牢,立秧姿势乱,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生长。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痕迹不能及时合拢,造成漂苗、缺苗。3、最佳插深。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一般插秧深度0.5厘米时易散苗,倒苗、漂苗较多,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就会抑制秧苗返青

3、和分蘖,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差,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则不出现倒苗、漂苗现象,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因此,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人工插秧深度11.5厘米;钵育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抛秧栽培钵面入土2/3(泥浆状态抛秧)为宜。4、插前三带。按照插秧的农时安排,有计划的在插秧前一天进行三带工作,边三带边插秧,切不可一次把插前三带工作做完,以避免肥料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发生,同时,还可以延长防治潜叶蝇的时间,提高对潜叶蝇的预防效果。插前三带一是带磷: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二是带药:70艾美乐68克或

4、25阿克泰68克/百平方米;三是带生物肥,如益微增产菌、世绿生物肥等,按照说明书使用。5、适龄壮秧。移栽期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秧苗返青、分蘖影响极大,一般要求旱育中苗(3.13.5叶)、旱育大苗(4.14.5叶)是根白而旺、扁蒲粗壮、叶挺而绿、秧龄适当、整齐均匀、干物重高、抗逆能力强的健壮秧苗,这样的秧苗插后返青快、分蘖早、生长旺盛。而秧苗素质差的徒长秧苗,插秧后叶片搭拉在水面上,极易受到潜叶蝇的危害,叶片很快烂掉,即使叶片保持完好,撤水后叶片直立非常缓慢,缓苗慢、返青迟,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则死叶、死苗率高。6、合理密植。插秧的密度(每平方米的基本苗数)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秧苗素质、气候条件、栽

5、培水平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单位面积基本苗数以计划穗数(平方米收获穗数600穗以上)的1/41/5为好。一般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供肥能力强、秧苗素质好、气候条件好的地号可适当稀插,平方米基本苗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25 株/平方米比较合适,变化范围控制在110140株/平方米范围内,行、穴距前期以3012厘米,后期以3010为主,45株/穴,穴数3033穴/平方米为宜。而土壤较瘠薄,供肥能力差、气候条件差的地号则可适当增加密度,平方米基本苗数控制在140株/平方米较为适宜,变化范围控制在120160株/平方米,行、穴距以3010厘米或23.812厘米,45株/穴,穴数3335穴/平方米为宜。要求第

6、一生态区插秧基本苗数130株/平方米、第二生态区基本苗数140株/平方米、第三生态区基本苗数150株/平方米;人工插秧前期以93寸(402010厘米),后期以834(3320厘米)寸为主,45株/穴,130150株/平方米;钵育摆栽945寸(3013.316.5厘米),110120株/平方米为宜。7、科学灌溉。插后立即上护苗水保返青,水深46厘米左右,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促使秧苗早返青、早分蘖、早生快发。在常温下地表水呈花达水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910天,护苗水深度2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67天,护苗水深度4厘米时,秧苗返青所需天数为45天。在一定条件下,护苗水深每增加2厘

7、米株高增加1厘米,根数增加2条左右。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水稻分蘖。水稻分蘖最适气温3032,最适水温3234。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水温低于16,或气温超过40,水温超过42,分蘖停止发生。保持浅水层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分蘖,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要事先留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厘米,以防降水过多时水深淹没秧苗或长期深水淹灌,降低根系活力。8、早施蘖肥。插后35天秧苗返青后立即施蘖肥,施肥量是氮肥总量的30,其中,蘖肥总量80插后45天全田施入,另20(尿素1公斤

8、/亩左右) 79天后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促使肥效反应在67叶期(有效分蘖盛蘖叶位),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多分蘖,减少无效分蘖。为了延长肥效期,可以用硫酸和尿素混配使用,3公斤硫酸铵代替1公斤尿素。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无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1.5时分蘖顺利。生物硅肥全部用在蘖肥上, 5公斤/亩与第一次蘖肥一起施用。9、及时防虫。水稻潜叶蝇发生前在5月末6月上旬,插秧后及时进行虫情调查,发现潜叶蝇危害时及时喷药防治。调查的方法是选择插后810天的秧苗靠近水面并平铺(搭拉)在水面上的叶片,用手轻轻捋叶片,发现叶片中间有小颗粒即

9、为潜叶蝇的幼虫,应立即喷药防治。10、适时抢早。水稻插秧起始温度是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钵育摆栽1823日;5月1015日、5月2630日为平产期;5月10日前、6月1日后为减产期。随时间托后,产量明显降低,以5月15日移栽产量为100,5月20日移栽的产量为94,5月25日移栽的产量为90,5月30日移栽的产量为79.9。11、插满插严。插后同步补苗,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要求做到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规整,每穴苗数均匀,栽插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12、按序插秧。插秧时应从稻

10、田的下头开始,逐步向上头推进,待下一个格田插完秧以后,上一格田中的水放入下一格田做为护苗水,这样,即节约用水,又提高了水温,还减少肥料流失浪费。同时,距主干公路两侧的稻田头两排格田应在5月15日后插秧。三、水稻移栽标准(一)机械插秧标准是早、密、浅、正、直、满、匀、扶、补。1、早:适时抢早。2、密:合理密植,保证田间基本苗数。3、浅:插秧深度2厘米以内,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不抗倒伏,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4、正:要求秧苗栽的正,不要东倒西歪。5、直:插秧行要直,行、穴距要规整一致。6、满:插到头、插到边,格田四角插满插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合理、耕地利用率100;7、匀:栽插

11、深浅整齐一致,不插高低秧、断头秧,每穴苗数均匀。8、扶:插后及时上护苗水,促进秧苗早返青、早分蘖。9、补:插后同步补苗,确保水稻生育进程一致。(二)摆栽标准是适、平、扶、匀。1、适:保证做到适时摆栽。2、平:钵面与泥面平齐。3、扶:摆后及时放水扶苗,防止晒干。4:匀:行、穴距准确、均匀一致。四、正确处理好五个同步关系1、插秧与秧田后期管理相结合。在抢农时插秧的同时不要忽视秧田后期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水分管理,不要因缺水使秧苗萎蔫影响秧苗素质。2、插秧与插前三带相结合。在插秧之前要分期做好三带工作,不可一次全部育秧大棚都做完三带工作,要根据插秧进程在插秧的前一天再进行三带处理。3、插秧与灌护苗水相

12、结合。插秧后及时上护苗水,切不可插后不上水,秧苗处在晒干状态,致使秧苗底叶干枯,延长缓苗期,影响秧苗正常分蘖。4、插秧与施蘖肥相结合。在插后34天就要及时施蘖肥,最晚不晚于秧苗返青就施蘖肥,严防蘖肥施用过晚过迟,决不可全田都插完再施蘖肥。5、插秧与补苗的同步关系。在插秧的同时就要安排专人同步补苗,使得秧苗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实施本田管理,严防插完全田再统一进行补苗,这样将导致秧苗生育进程不同,本田管理措施实施不便,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五、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1、加大通风力度。秧田管理的重点是保持秧田的旱育状态,促进秧苗根系发育。近期由于防病、调酸等作业,秧田湿度较大,必须加大通风量,及早散去秧田多

13、余水份,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努力培育旱育壮苗。 2、严格水份管理。秧田水份管理严格按照“三看”标准实施浇水,决不可随意加大秧田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严格控制秧田水份,确保秧田实现旱育状态。3、加强病害防治。通过前期的努力,水稻秧田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有部分秧田发生立枯病危害,为此,要求各单位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要认真进行调查,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浇pH4.0的酸水和喷药防治,并且及时追肥或叶面追肥。4、防御低温冷害。水稻障碍温度指标是播种至出苗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根据天气预报,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当夜间温度10时,可以昼夜通风,促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练苗效果。1网络#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