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45495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2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普通心理学(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第一位研究者是桑代克(1874-1949),他观察猫试图逃出迷箱 的行为。)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2、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二) 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巴普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指神经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2、巴普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规律(1)条件反射的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叫消退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的

3、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分化抑制。(2)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例如:条件反射的泛化。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兴奋过程的集中。例如,分化抑制。(3)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相互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他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这叫负诱

4、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诱导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相继的。当皮层某一部位的抑制会使其后在这一部位出现的兴奋加强的话,就是继时性的诱导了。(4)动力定型连续给动物形成几个条件反射,并按照固定的顺序出现,多次训练后,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洗脸刷牙)。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睡午觉)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即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在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神经过程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

5、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他还确定有四种类型是最典型的,这四种类型相当于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类型。一般认为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具体可参考教育综合心理学部分第三章第三节相关补充)(三) 注意,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2、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6、又叫随意后注意。3、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范围。简单任务下的注意广度是72个,即,5-9个。互不相关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大约是4-6个。 (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的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者减弱的变化现象。也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是生理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影响注意的稳定度。 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注意的分散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被动

7、)。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用的对象,同时从事几项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注意分配的前提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基本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四) 感觉、知觉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又叫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疼痛)各种感觉:视觉、听觉、皮肤觉、平衡觉、运

8、动觉、内脏感觉、痛觉视觉适宜刺激的波长范围380nm(紫)780nm(红),这一范围的电磁波叫光波。1nm=10-6 m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l 椎体细胞: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l 干体细胞:杆状,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枕极部位产生视觉。颜色包括:彩色(有色调、明度、饱和度的特性)和非彩色(只有明度)颜色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相加),颜料混合(相减)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缺陷,别人也很难发现;色觉有缺陷的人是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色觉异常绝大部分是遗传造成。男性色盲的人数(5%)大大高于女性色盲人

9、数(5)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最敏感。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老年人听觉感受性减低的顺序和特点:高频低频中频完全丧失职业性耳聋:听觉疲劳不断累积,长期得不到恢复,导致的永久性听力丧失。听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科蒂氏器官。听觉器官的组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大脑皮层的颞叶的颞上回和颞中回负责听觉声音有音调(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声波的波形决定)三种性质。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和上颚上面的味蕾。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皮肤觉:触觉、压觉、振动、温、冷、痛皮肤表面的温度叫

10、生理零度。不同部分的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平衡觉也叫静觉,其感受器官是内耳的前庭器官。晕车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收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痛觉: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最难以适应。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性。2、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人虽然以感觉作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但都以知觉

11、的形式来反映事物。(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距离知觉:判断远近距离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肌肉运动线索:A眼睛的调节作用;B双眼视轴辐合单眼线索:A对象的重合;B线条的透视作用(铁轨);C空气的透视作用;D明暗、阴影;E运动视差双眼线索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A对象的重叠;B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C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差。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机体

12、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位移,却被知觉为变动。(电影、霓虹灯动感、路牌广告中画面变化)。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动的东西,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4)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主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的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和时间错觉等。(五)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视觉适应与后像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

13、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l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表示绝对感受性,下限和上限;l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最小可觉差(j.n.d.),表示差别感受性,值越小,说明差别感受性越强;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高感受性低,阈限低则感受性高;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韦伯定律:1840年,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I/I=K.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费希纳定律:1860年,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了刺激强度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P=KlgI

14、 ,P:感觉量,I:刺激量,K:常数,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2、视觉适应与后像(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视觉范围内,可分为暗适应与明适应。l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适应过程慢,持续30-40分钟l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适应过程快,持续一两分钟保护暗适应:红色的眼镜,在波长620 nm以上的红光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l 正后象: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l 负后象: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彩色的负后

15、象是刺激物的补色。后像持续的时间和刺激的强度成正比。(六)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如双关图:花瓶与人脸。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不是“完整性”,)。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看起来比放在亮处的煤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都具有恒常性。80米是视觉判断距离的限度。更远的距离没有可参照的物体时,大小的判断就不准确了。(七) 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遗忘规律 1、记忆(1) 记忆的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2) 记忆的品质(特征)记忆的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巩固程度记忆的正确性所记住的材料是否正确无误记忆的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