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453770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课题名称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 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 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然而一个更现实的 问题不得不进入大家的视野,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所以,教师核心 素养的培养同样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关切的问题。教师核心素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关 键,是教育部

2、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再产生。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培养提出 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提升个人素养,跟上时代前进的 步伐,一个越来越凸显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 结合时代的需要;如何以更有效、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来培养教师的核心素 养;如何以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来催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从而为教育的发 展,学生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寻找有效的合理途径产生了反思与思考。本课题 试图通过对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进行有效的探讨、调查和分析,发 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打造适合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培训,如何 引领教师核心素养的深入

3、变革,以理念文化提升教师自我发展内涵,以科学精 神培育追求个性卓越的文化自觉一一系统变革教育文化生态建设的推进,一个 越来越核心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师核心 素养的培养融合互动,让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当 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涉及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的系统变 革。推进基础教育特色发展,核心就是要以科学的精神,培育一种持之以恒追 求个性和卓越的的文化自觉。”兰州市第27中学焦宪庆校长如是说。为促进教 育创新,加快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成果的转化,扎实有效地推进兰州市 科研兴教工程,特向上级申请此课题。三、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

4、展趋势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资料查询、社会调研、在校观察,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 比较少,当然也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论证,泛泛而谈, 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再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深化研 究及探讨。这对于本课题组成员而言,我们可以更广泛的进行探讨及思考,调 查与研究、反思与汲取、而且我们调查范围也很广,近些年人们也发现了这方 面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相互借鉴的去做研究。四、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对教师本人提出了严格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 要求。古人常说: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当今中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 基础,教师则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教师队伍素养的高

5、低直接影响到教 育的质量。要为祖国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如何成为一位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思想品德素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上的人对教师的思想道德要求远远超过一般 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此,德”是师之本,德高方有严教。反之,教育者的德 行若非优于受教育者,又岂能为师!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圣神使命,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则是教师 师德修养的核心。三、知识与综合素养当今世界正步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教师自身必须

6、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养。四、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还要求教师本人具备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心 理素质修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也直接影 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人格,教师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学生的态 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符合当前的教育理论,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 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核心素养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 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水平。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 学生走向独立,走向终身学习的道路,只有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被培养起来,

7、学生才有可能走向自觉学习;教育者的教育才能走向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嬗变 之路;才能实现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 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 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教师核心素养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乐于学服务。五、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 探寻者”。这说明,现代教育关键的一点就是引导教师培养核心素养,树立现 代教育观念,形成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形成根深蒂固的教师核心素养 发展力和生成力。从广泛的意义

8、上讲,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在不断地 研究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调整人生航向、丰富人生内涵和加快人生发展进程, 以提高生命价值、质量和职业品位,臻于更高人生境界。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 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趋向更高的专业境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境界是以教师的内在本性为依据,在一定的教育时空 情景下,教师的内在精神修养、专业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以及意义世界 和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它标志着教师的专业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所达 到的意义视域以及人格升华的不同层面,是教师内在人性或本性的充分展现, 是其在专业存在状态基础之上对教育人生意义的追寻踪迹。作为一种超越

9、性的 教育生命存在体而发展,是教师在一定的时空情景下通过特定的专业实践来践 履的。主要研究内容: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有三:一是制度化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专业教育 和职后继续教育;二是校本研究及培训;三是专业自主发展。1. 持久的读书学习教师作为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接力手,就是终身与书为伴的职业,所以应 是书籍的天然爱好者和自觉阅读者。而要做具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教师,除 了悟性、思考和实践体验外,就要靠前人,他人的智慧、涵养、熏陶和护持。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所以,无论是什么学科、专业 的老师,都需要人类精神的滋养、人性光芒的映照,都需要和人类古今中夕卜睿 智的精英对话、

10、沟通,以获得灵气、锐气、志气、勇气和正气,获取灵感和理 智之光。这种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主要靠读书来培养,诚如古人所说的胸有 诗书气自华”。没有书香之气的教师,其形象就会黯然失色,永远难以攀登真 正的象牙之塔,窥见神圣的人性和理性的殿堂。所以说,书籍是教师核心素养 生命活力的天然养品,是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2. 全方位有深度的教育思考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模式可以概括为主动学习一积极实践一深度 思考一广域合作”四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其中居于核心环节的是有深度的思考, 深度思考就是上述系统整体、广泛深入的教育思考。有深度的教育思考的实质 是不满足于自己做过的事和走过的路,既不简单重复、复制自己,也

11、不机械模仿和抄袭别人。他们尊重权威、虚心求教而不会匍匐、拜倒在权威的脚下迷失 自己。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持观察、欣赏或批 判的态度而不受别人的暗示、蒙蔽或要挟。魏书生老师向学生学习”的教育 智慧、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的教育人格、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民主”的 教育思想,新生代教师向传统挑战的非确定性教育思维等,都是伴随着教师核 心素养的培养而产生的。3. 自觉的不自觉的教育实践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 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 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题能力,也不是指能

12、做某一 件生活小事,而是个体在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实问题解决 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而习得的,是通过教育实践而发掘的, 是关键的、共同的素养,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实践是人类主体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方式,教育实践是教师作用于 教育对象的专业行动,或者说,教育实践就是教师核心素养行动。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法。从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 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分析问题的数据。从教师职业需求和社会 发展研究入手,广泛开展问卷调、查典型访谈和专题调研,获取有效的信息与 分析问题的数据。2. 统计分析研究法。即从老师及学生中获取的大量第

13、一手资料进行整理, 并做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结论与改进意见。3.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分析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现象、 教育教学问题,及时总结实验的经验和亮点,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课改 实验的工作意见和具体对策。六、研究工作的步骤、课题参加人员的分工课题研究步骤:课题周期(2016.4 2017.4 )时间内容第一阶段:2016.3 2016.4准备阶段:搜索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学 习、交流、讨论,了解1司类课题研究 状况,确定研究课题,确立课题组负 责人和实验教师,撰写实施方案,申 报课题。第二阶段:2016.42016.12实施阶段:(1 )精心制作和完善

14、调查问卷。(2 )确定各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现状 为研究对向。(3 )做好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4 )做好教师调研、学生调研的书面记录并分析。第三阶段:2016.12 2016.4总结、结题阶段:汇总、整理课题实验材料,撰写 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课题参加人员及分工:参加人员具体分工负责人协调负责课题组内部事务,定期向课题组汇 报本课题进展情况,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 行统计分析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成员负责调查教师教育教学现状负责分析教师教育教学现状的发展及变化负责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分析负责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包括老师 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推进、学生学习、对教 材、对教育教学方法、对考试以及作业布置 等的看法,以及对老师的要求和学生对人生 发展的预期性看法。)负责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思考与研究负责资料的汇总及编排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通过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研究的理论成果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