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4513149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县小(二)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临沧市云县大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二0五年八月水库管理单位:水利水电水土保持管理站安全评价单位: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批准:核定:校核:编写:1、概述 11.1 安全评价工作概况 11.2 工程概况 1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4 工程建设简介 72、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82.1 大坝 82.2 输、泄水建筑物 82.3 近坝库岸 92.4 闸门及启闭机等金属结构 92.5 检查小结 93、工程质量评价 103.1 工程施工及现状质量评价 103.2 综合质量评价、质量等级 114、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124.1 水库的管理机构

2、124.2 大坝运行 124.3 大坝维修 144.4 大坝安全监测 144.5 运行管理综合评价、等级 145 防洪标准复核 155.1 基本情况 155.2 洪水的标准、方法及计算代表期的确定 225.3 设计暴雨 225.4. 设计洪水 265.5 调洪演算 27,5.6 坝顶高程复核 286、结构安全评价 316.1 大坝变形描述 316.2 大坝抗滑稳定分析及评价 316.3 近坝库岸及结合部稳定安全评价 366.4 输泄水建筑物结构稳定安全评价 366.5 大坝结构安全评价、安全等级 377、渗流安全评价 387.1 原设计、施工的渗流控制措施评价 387.2 大坝现状渗流情况评价

3、 387.3 输泄水建筑物渗流安全评价 427.4 大坝渗流安全综合评价、安全等级 438、抗震安全复核 448.1 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 448.2 设计标准 448.3 大坝抗震安全复核 448.4 输泄水建筑物抗震安全复核 458.5 大坝抗震稳定综合评价、安全等级 459、金属结构安全评价 459.1 闸门安全评价 459.2 启闭机安全评价 469.3 金属结构安全评价、安全等级 4610、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4610.1安全评价4610.2建议49大口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位复核前值本次复核值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本区)km20.110.1139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年

4、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本区)4. 代表性洪水标准万m33.3%3.3%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0.33%0.33%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5.最大泄量1.61.6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1.6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m3/s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2008.25设计洪水位m2008.15正常畜水位m2008.002008.00死水位m2004.002004.002.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万m310.810.8兴利库容万m39.59.5死库容万m30.40.4三、工程效益指标1.防洪效益(保护面积)万亩2. 灌溉效益(面积)3. 其他万亩520520四、主要建筑物及设

5、备1.挡水建筑物型式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8/88/8坝顶咼程m2009.002009.00坝最大坝冋m8.08.0坝坝顶长度/坝顶宽度m40/440/42.输水建筑物条(1)设计流量 取大流里m3/sm3/s0.30.3输水道型式铸铁有压圆形铸铁有压圆形长度m4545断面尺寸m300300衬砌型式m闸门道11启闭机台00进口底板高程m2003.002003.001、概述1.1 安全评价工作概况1.1.1 评价情况说明工作安排和进度为查清大口水库的现状病害情况, 以便有针对地进行下一步除险加固处理工 作,云县水利局于 2015年 8 月开始组织进行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工作。评价单位资质说明 大口

6、水库的大坝安全评价承担单位云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具有水 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丙级资质,满足本次大坝安全评价要求。1.1.2 工作主要内容现场检查 本次大坝安全评价由云县水利局组织有关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巡 视检查,并对水位观测、渗漏量观测、坝体变形观测等资料进行分析,提交水库 病害特征图片。1.1.3 提交的主要评价成果本次安全评价提交的主要成果有: 大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大口水库大坝注册登记表; 大口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大坝横断面图等相关图件。1.2 工程概况云县大口小(二)型水库始建于 1981年 10月,于 1982年 5 月竣工,位于澜 沧江右岸一级支流大寨河中游右岸的大湾

7、子河上,径流面积为0.11km2。坝址海 拔高程2100m地理坐标:东经100 08 53,北纬24 17 55。水库距离 茶房乡18km 距离云县城25km水库正常蓄水位2008.00m,设计洪水位2008.15m,校核洪水位2008.25m,死水位2004.5m。最大库容10.8万m3,兴利库容为9.5万m,死库容0.4万mt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 2000),大口水库工程规模为小(二)型,工程等别为五等,其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5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有大坝、输泄水涵、管溢洪道等组成。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设计坝顶高程 2009.00m,设

8、计最大坝高8.0m,坝 顶宽6.0m,坝轴线长40.0m。经本次复核实测,上游坝坡坡比:1: 2.5,下游坝 坡坡比:1: 2.2,下部棱体高1.5m、顶宽1.5m。输泄水涵管:输泄水涵管为200mm的有压铸铁管,长45.0m,出口装有一道凡尔闸作为工作闸门,无前置事故检修闸,设计最大出流量0.3m3/s。大口水库属小(二)型水库工程,其功能以农业灌溉为主,承担着云县茶房 乡村头村农田灌溉的用水,实际灌溉面积 52 0亩。但目前大口水库已病险严重, 正常运行无法保障, 为此做好该水库的安全评价工作并尽快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已 势在必行。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3.1 工程地质条件1.3.

9、1.1 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区域内山脉走向受构造控制, 多近南北向,地貌为浅切割中山地貌,相对切 割深度100200m。区内沟谷相间,地势起伏不平,一般海拔 20002800m,平 均海拔2200m,区域最高点为库区东北部的红花山, 海拔2834m。区域地势北高 南低,向查房一带逐渐降缓。地层岩性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 )与上统小定西组(T2X)、丫 51印支期花岗岩、第四系冲积层(Qhal)及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 按照从老到新分述如下:A、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主要岩花岗岩基边侧分布,岩性为变质砂 岩、板岩夹凝灰质砂板岩。B、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T2x):

10、区域东北零星出露,岩性为凝灰质砂板岩、板岩夹火山角砾岩、玄武岩、粗安岩。C、丫 51印支期花岗岩:分布于库区四周,呈南北向展布。D、第四系冲积层(Qhal):灰黑色砾粉质粘土及灰色卵砾石,分布于库区河 床地带,厚度02.5m,结构松散。E、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灰黄色含砾中粗砂土,广泛分布于库区山坡及 山丘地带,厚度 0 2m。地质构造及地震基本烈度水库区域地处青藏滇缅印尼巨型 “歹”字形构造体系复合部位,三向经向构 造体系之云县蚂蚁堆亚带以东, 小定西小长街亚带以西的云县花岗岩偏北岩 基上。云县蚂蚁堆亚带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澜沧群、 中三叠统忙怀组和不整合于 其上之中侏罗统以及少量新生界

11、。 规模宏大的云县花岗岩基呈南北向产出, 褶皱、 断裂以南北向为主, 褶皱及断裂较发育, 主要褶皱为头道水羊头岩复式背斜和独木村复式向斜,主要断裂有帮海蚂蚁堆断裂和茂兰晓街大寨断裂。头道水羊头岩复式背斜由PZ1In、J2h地层组成,为2个向斜、4个背斜组成的小型 帚状结构。独木村复式向斜由 J2h和T2m组成。茂兰晓街大寨断裂近南北 向,挤压破碎强烈,北断有温泉出露,为一压性断裂。帮海蚂蚁堆断裂近南北 向,长约29km,为一压扭性断裂。距离库区最近的断裂为茂兰晓街大寨断 裂,约 23km。区域断裂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大。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B18306-200

12、1)该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0.2g,工程区地震烈度毗度。1.3.1.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水库位于澜沧江水系罗闸河支流勐麻河岔大湾子河上,河谷切深约150m,库区地势西南北东高,东、西低。河槽断面基本呈“ U型,两岸坡度2030, 局部为40。河槽宽5045m为浅切割低山丘陵地貌。地表森林植被覆盖良好。库区未见构造断层,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工程区稳定性差。库区内地形坡度 2035,局部 4050,局部地区基岩裸露,地表普遍 被厚12m的第四系地层覆盖,森林覆盖较好,库内滑坡、坍塌较少。库区地层岩性为印支期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 水,渗透

13、系数在中等弱透水之间,局部为强透水。邻谷之间无导水断层相连, 亦无低矮丫口及单薄山梁,库盆蓄水条件较好。 水库自建成运行至今, 未发现库 区向低邻谷漏水现象。1.3.1.3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址区河床宽约35m,两岸地形基本对称,地层岩性单一,基础均匀。为印支期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地表为第四系残坡积含砂粘土,厚度1.52.5m。渗透系数大部分在中等透水之间,局部为强透水。其下为黑云二长花岗岩, 中上部节理裂隙发育,下部节理裂隙相对较少,渗透系数基本在弱透水范围内。地下水位出露较高, 远高于坝顶,地下水补给河水,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 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坝址区两岸地形基本对称, 地层岩性单一

14、,基础均匀,构造和物理地质现象 不发育, 基础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全风化层, 全风化层埋深较大。 左右两岸地 形基本对称,坡度相对均匀,边坡基本稳定。坝址区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人工筑坝体(Qr):印支期(丫 51)花岗岩全风化含砾中粗砂土。第四系残坡积层(Qedl)灰黄色含砾中粗砂土,分布于两岸山坡及山顶,厚度0.52m,结构疏松。丫 51印支期花岗岩全风化含砾中粗砂土,分布于整个坝址区。1.3.2 枢纽工程稳定性评价1.3.2.2稳定性评价( 1)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评价河床坝基出露地层单一, 主要为三叠系印支期花岗岩全风化含砾中粗砂土和 三叠系印支期强风化花岗岩。根据现场勘查,大口水库未设粘土心墙,同时从建坝时的设计及施工资料 显示,当时坝基也未进行开挖截水槽和帷幕灌浆等任何形式的防渗处理, 因此坝 基存在一定渗漏问题。( 2)坝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