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450022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EA脱硫原理及工艺流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MDEA法脱除 CO2工艺是德国 BASF公司 20 世纪 80 年代开发的一种低能耗脱CO2 工艺。此工艺在世界上几十个大型氨厂使用。生产实践表明:该法不仅能耗低,而且吸收效果好,能使净化气中CO2降至 1%以下,溶液稳定性好,不降解,挥发性小,腐蚀性好,对碳钢设备腐蚀性小,对烃类溶解度低等优点。1、工艺原理MDEA的化学名是 N-甲基二乙醇胺,它是一种叔胺。与CO2反应如下:CO2+ H 2O H+ + HCO3-(7)H+ + R2CH3N R 2CH3NH+( 8)RCHN+CO+HO R2CHNH+ + HCO-( 9)232233反应( 7)是水合反应,其反应速

2、度很慢,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就是在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中加入活性剂,改变反应过程, 当加入伯胺或仲胺后, 反应就按下式进行:R2NH + CO2 RNCOOH(10)+RNCOOH + 2RCH3N + H2O R2NH + R2CH3NHHCO3 (11)以上反应式可以看出,活化剂在表面吸收 CO2反应生成羟酸基,迅速向液相传递 CO2,生成稳定的碳酸氢盐,而活化剂本身又被再生。 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兼有化学吸附剂和物理溶剂的特点。2、工艺流程粗原料气在 下进行二段溶液洗涤的吸收塔,下段用降压闪蒸脱吸的溶液进行吸收,为了提高气体的净化度,上段再用经过蒸汽加热再生的溶液进行洗涤。从吸收塔出来的富

3、液相继通过两个闪蒸槽而降压, 溶液第一次降压的能量由透平回收。回收的能量用于驱动半贫液循环泵。 富液在高压闪蒸槽释放出的蒸汽中有较多的氢和氨, 可压缩送回脱碳塔, 出高压闪蒸槽溶液继续降压后, 在低压闪蒸槽中释放出绝大部分 CO2。获得的半贫液大部分用循环泵打入吸收塔下段,一小部分送入蒸汽加热的再生塔再生, 所得贫液送入吸收塔上段使用。 再生塔塔顶所得含水蒸气的 CO2气体,送入低压闪蒸槽作为脱气介质使用。3、工艺操作要点1v1.0可编辑可修改(1) 贫液与半贫液的比例贫液 / 半贫液比例一般为 1/31/6 ,它决定于原料中 CO2的分压。 CO2分压高,x大,则采用比例可高一些( 如 1/

4、6 ) ,这样热能耗就降低,贫液的温度一般为 55 70。(2) 贫液与半贫液的温度半贫液一般为 7080,进液温度高,热能耗就低,但过高又影响吸收塔底温度,使溶液的吸收能力变小,反而是热能耗增加,对不同的原料气工况,都有一个最适宜的溶液温度比例。 既能保证净化度又充分利用其物理性能,使其热能耗降到最低限度。(3) CO 2 脱除及消耗在吸收压力为 2 .7 MPa 时, CO2可脱除至以下, CO2净化度在 %以内。其消耗的热能取决于原料气中CO2 的分压。分压高,热能耗低,一般在一段绝热式脱除 CO2 流程中。原则上不需消耗热能, 但要维持稳定的吸收及解析温度, 要靠原料气、净化气和再生气

5、之间的热平衡。 通常由于再生气中带走热量多, 就需补充热量 ( 如用热水等低位能 ) 来保持温度。(4) 高压闪蒸与回收 CO2的纯度MDEA溶液中非极性气体氢、氮、甲醇、CH 及其它高级烃类化合物等的溶解度低,因此被净化气体的损失很少,但吸收压力高时,再生气中CO2小于 98%,如吸收压力为, 流程中有高压闪蒸汽提高CO2 的纯度,闪蒸压力根据纯度要求加以选择,一般可回收96%左 CO2, 其纯度可达 ,当吸收压力 MPa,流程中不必用高压闪蒸,就可得到纯度大于%的 CO2。(4) 溶剂损失:由于 MDEA与 CO2 反应生成碳酸氢盐而不生成氮基甲酸醋,因此不会降解。另外, MDEA本身的蒸汽分压较低 ( 25时,小于 mmHg) ,因此 MDEA的损失很小,4、工艺特点( 1) MDEA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降解,对碳钢没有腐蚀性。( 2) MDEA本身的蒸汽分压较低,挥发性也很小。2v1.0可编辑可修改( 3) MDEA脱碳工艺在吸收 CO2的同时也能脱硫化氢和有机硫。( 4)它在吸收过程中对非极性气体 H2、 N2,的溶解度比较低,因此净化气的损失也较小,这些特性更构成它作为脱碳溶剂的光明前途。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