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4425902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 编号:J-009朝阳嘉陵江右线单线大桥连续梁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 位: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2010年12月5日发布 2010年12月20日实施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二零一零年十二月连续刚构挂篮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兰渝铁路引入重庆枢纽工程朝阳嘉陵江大桥连续钢构挂篮施工。2作业准备2.1技术准备组织现场施工的班组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现场的技术、安全管理人员全面的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铁道部颁发的与之相关的技术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指南等资料。下发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争取让施工的每一环节的劳务人员熟悉其作业的重

2、难点,且掌握具体的施工程序;并对施工的班组培训后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3.技术要求3.1挂篮安装好后,根据最大浇筑段梁重采用堆砂袋(或土袋)法预压,实测挂篮变形量并与理论计算量对比,作为线性控制依据之一。3.2选用自锚平衡式三角形挂篮,由质量过关的专业工厂加工制作,对底模前后横梁上的吊带、桁架等重要部位逐一进行探伤检查并加载试验,挂篮的加工、安装质量以及弹性、非弹性变形值须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出厂。3.30#块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方可进行挂篮安装。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挂篮拼装程序:轨道处找平及铺设钢枕铺设滑轨安放前后支座吊装主桁架安装主桁架间的连结系后锚及前支座固定安装前上横梁安装后吊带安

3、装底模架及底模板安装内模走行装置安装外侧模调整立模标高。5施工要求5.1挂篮的选用本连续梁共设有两个临时“T”构,采用四套挂篮同时施工。依我部施工经验及参照国内外各式挂篮的优点,采用三角挂篮,该挂篮具有重量轻、外形美观,移动灵活、走行方便、受力后变形小等特点,并且挂篮下空间充足,可提供较大施工作业面,利于钢筋模板施工操作。 5.2挂篮的构造 挂篮结构主要包括主桁架、行走及锚固装置、底模架、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前吊装置、后吊装置、前后横梁等部分。挂篮构造详见“悬灌梁施工挂篮结构图”。 5.3挂篮的拼装在0#块浇筑完成并张拉压浆后,即可在其上拼装挂篮,拼装时应按照试拼时构件相应位置,依据所做标记对

4、号入座。其拼装的程序为:轨道处找平及铺设钢枕铺设滑轨安放前后支座吊装主桁架安装主桁架间的连结系后锚及前支座固定安装前上横梁安装后吊带安装底模架及底模板安装内模走行装置安装外侧模调整立模标高。现分述如下: 5.3.1轨道处找平及铺设钢枕由于混凝土面较为粗糙,待0#1#块施工张拉完成后,应用1:2水泥砂浆对梁顶面铺枕部位进行找平处理。于走行轨道范围内铺设钢枕。鉴于挂篮支点处在浇筑混凝土时承受很大的支反力,故此处垫梁应加密(不少于3根)。5.3.2铺设滑轨 滑轨系采用长2.5m的“”字型钢,型钢上下表面设有椭圆孔,孔间距与连续梁竖向预应力钢筋相同。 在0#块施工张拉完成后,从0#块中心向两侧安装。轨

5、道穿入竖向预应力筋,找平轨道顶面,量测滑轨中心无误后,应用结构中的竖向精轧螺纹及螺母将轨道锁定。5.3.3安装前后支座先从轨道前端穿入后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前支座安放前,在相应位置轨道顶面铺=10mm不锈钢板,不锈钢板上面置放一块四氟乙烯滑板(300500mm),然后安放前支座。挂篮结构 5.3.4安装主桁架 主桁架分片吊装,放至前后支座上,并旋紧连结螺栓,为防止倾倒,用脚手架和钢丝绳临时固定。按上述方法再吊装另一片主桁架。 5.3.5安装主桁架间的连结系 采用吊车安装主桁架之间的连结系。 5.3.6后锚及前支座固定 用长螺杆(L32精轧螺纹钢)和扁担梁将主桁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

6、前支座处用扁担梁将主桁架下弦杆与轨道固定。 5.3.7安装前上横梁 前上横梁吊装前,在主桁架前端先安放作业平台,以便站人作业,作业平台应设防护栏杆。前上横梁上的4个千斤顶、上下垫板及2根钢吊带,可一起组装好后,整体起吊安装。5.3.8安装后吊带 在0#块梁段底板预留孔内,安装后吊带,先安放垫块,千斤顶和上垫梁,后吊带从底板穿出,以便与底模架连接。 5.3.9安装底模架及底模板 底模架吊装前,应拆除0#块梁段底部的部分支架,以便底模架后部能吊在0#块连续梁底部,前端与前吊带用销子连接,如起重能力不足可先吊装底模架,然后再铺装底模板。 5.3.10安装外侧模 挂篮所用外侧模首先用于1#块梁段施工,

7、在上述拼装程序之前,应将外模走行梁先放至外模竖框架上,后端插入后吊架上(0#块顶板上预留孔,先把后吊架安放好)。两走行梁前端用倒链和钢丝绳吊在前上横梁上。 用倒链将外侧模拖至2#块位置,在0#块中部两侧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每个后吊点应预留两个孔,间距约为15cm。 5.3.11调整立模标高根据挂篮预压测出的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值,再加上设计立模标高值,作为1#块的立模标高。5.4挂篮加载预压 因挂篮在出厂时已进行模拟压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挂篮的加工、安装质量以及弹性、非弹性变形值均满足设计要求,故在本工程现场只作拼装后的预压工作,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值,并测得弹性变形值,为各块段连续梁立模抛

8、高量提供依据。 为保证挂篮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荷载拟加至最大块重的1.25倍。 挂篮的预压采用袋装中砂,各砂袋的重量尽量相等,以有利于控制预压总重量。在加载完成后每12小时测试一次,直至48小时的累计沉降量不大于2mm进卸载,卸载后,按测得的沉降量及设计标高,重新调整模板标高。 预压施工时,注意不要破坏测试基准点。 5.5挂篮的使用及调整 挂篮在每个块段施工程序为:底模及外模调整就位测量班精调底模外侧模绑扎底板钢筋、安放底板预应力管道、绑扎底板齿板钢筋绑扎腹板钢筋安放腹板预应力管道内模前移,调整就位绑扎顶板钢筋、安放顶板预应力管道和各种预埋件预埋孔混凝土浇筑养生及预应力钢

9、束穿束预应力钢束张拉移挂篮。以下阐述几个主要操作程序的操作要点: 5.5.1混凝土浇筑时: 在混凝土开始前,应对挂篮进行一下全面检查,重点是后锚系及各吊杆,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保持T形悬臂两端平衡,偏载的大小不能超出设计允许值。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整个块段的浇筑。 5.5.2挂篮前移时: 待1#块梁段施工完毕,挂篮即可行走,施工2#块梁段。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每阶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后,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当预应力张拉完毕后,即可移动挂篮。 移动挂篮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找平梁顶面并铺设钢枕及轨道。 放松底模架吊带。 底模架后横梁两侧的吊耳与外侧模走行梁之间安装10

10、t倒链,即底模架悬挂在走行梁上。 拆除后吊带与底模架的连结。 解除后端锚固螺杆。 轨道顶面安装4个5t倒链(每套挂篮)并标计好前支座的位置(支座中心距梁端50cm)。 倒链牵引前支座使挂篮、底模架、外侧模一起向前移动。移动时挂篮后部应设10t保险倒链。安装后吊带,将底模架吊起。在1#块梁段上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架,先解除一个0#块上的后吊架,移至1#块,再解除另一个后吊架移至1#块。安装外侧模后吊架精轧螺纹,将外侧模吊起。拉出内模,挂篮走行完毕。调整2#梁段的立模标高:挂篮预压完成以后,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值已基本消除,在确定1#块立模标高时,应根椐挂篮的弹性变形值、1#块的设计标高及在挂篮走行后

11、的实际标高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重复上述施工步骤进行其它梁段施工,直至合拢梁段。 5.6挂篮的拆除 在浇筑悬臂梁的最后一块段混凝土并完成张拉压浆等工序后,便可拆除挂篮。挂篮的拆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连续梁顶面以下的各个部分可直接由桥上下到桥下船只上,其他部分可按拼接时的逆顺序进行,拆除顺序如下: 5.6.1在梁顶面安装卷扬机,吊着外侧模前后吊杆(底模架吊在走行梁上)徐徐下放,落至船上;或先放底模架,后放外侧模。 5.6.2合拢段不用的内模、走行梁,在合拢段施工前拆除,余者可从两端梁的出口拆除。 5.6.3拆除前上横梁。 5.6.4主构架用吊车分片拆卸,并移至浮吊可吊范围内,然后由浮吊

12、吊到船上。 5.6.5拆除轨道及钢枕。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人员配备表序号工作内容人数附注1现场管理人员12现场技术人员33试验员24安全员15质量检验员26测量人员47挂篮安装158各类司机6塔吊司机2人,运输车辆4人其中管理人员、技术员、安全员、试验人员及测量人员等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其余为劳务工人。7材料要求选用自锚平衡式三角形挂篮,由质量过关的专业工厂加工制作,对底模前后横梁上的吊带、桁架等重要部位逐一进行探伤检查并加载试验,挂篮的加工、安装质量以及弹性、非弹性变形值须满足设计要求后

13、方可出厂。8设备机具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性能备注2挂篮三角形套43卷扬机GK5T台44倒链5T个4倒链10T个45交流电焊机BX500台87塔吊庆江63式台2千斤顶20T套49质量控制及检验9.1竖向预应力钢束的位置、数量须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注意后吊带、内外模后吊架预留孔洞位置须正确及孔洞必须垂直。9.2施工中应加强观测温度、标高、轴线及挠度等,并分项作好详细记录,每段连续梁施工后,要整理出挠度曲线。9.3施工挠度控制:为能正确合理地控制梁体挠度,施工中我部拟采取如下措施:9.3.1实际施工中建立施工测量网,布设测量基准点。9.3.2实际施工中,及时观测挂篮走行前、挂篮走行后、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预应力张拉后六个工况状态的挠度变化。9.3.3在灌注砼过程中,要及时测量底板的挠度变化情况,发现实际沉降量与预留量不符时,应及时调整吊带顶端的千斤顶。9.3.4合拢前,相接的两个T构最后23块段,在立模时必须进行全T构联测,以便互相协调,保证合拢精度。9.3.5T构两边要注意均衡作业,砼浇筑对称进行;挂篮移动时两边距墩中心的距离差不要大于40cm,移动速度缓慢,不大于10cm/min。 9.4现场技术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挂篮位置、前后吊带,吊架及后锚杆等关键受力部位的情况,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