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439492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评估一、供应链金融风险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供应链金融运行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强调引起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狭义是指处在供应链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融资服务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导致交易对手毁约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无法达到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它不仅包括贷款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还包括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质押物的市场需求,质押物的价值评估以及仓库监管等多方交易风险。因此,供应链金融所带来的风险仍然可以影响银行对信贷资金收回的时效性,周期性以及呆账的可能性。尽管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与贷款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但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银行仍然需要借助核心企业,以及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参与监管,但仍然不排除多方合谋骗贷的情况。因此,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二、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1)内部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如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在中国,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2)运营风险:当物流公司从事金融服务时,运营范围和环节也会增加,因此运营中的风险不容小觑。从仓储,运输到银企之间的往来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3)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密切相关。在具体实施供应链

3、金融业务时,应该主要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降低违约的可能性。(4)技术风险:金融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比如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货物价值系统评估不完善等。(5)市场风险:只要针对库存质押的包只能,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等。(6)安全风险:质押物在存储运输期间的安全问题,如:仓库是否有监控,人员的诚信度以及提单的可信度等。(7)环境风险:指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政策的适应性。(8)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押物的所有权问题。因为业务设计多方主体,质押物在主体间流动,很可能会产生对质押物所有权的纠纷问题。三、风险识别及评估物流企业开展

4、供应链金融服务,一般需要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与金融机构和客户企业签订相关合同,根据合同为融资企业提供销售、融资等金融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质押审查、监管等服务。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文讨论的主要物流企业和三种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将识别出的主要金融风险分为三类: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融资企业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未能履行之前的承诺,未能按时或全部向出资方归还贷款,给出资方造成损失的违约行为。企业融资是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信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其信用状况、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

5、是其主要评估指标。首先,信用状况基于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信用评估获得的信用评级。但由于融资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规模小,资金少,本次信用评级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可能导致为融资企业提供不适当、不匹配的金融服务,产生风险;其次,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主要通过融资反映企业及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经营情况,更直接反映融资企业的偿债能力。物流企业作为中介,与融资方的沟通范围很小,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了解融资方的实际经营情况、现金流量和信用状况,融资方想粉饰自己的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和银行将难以识别,这可能导致破坏性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银行在进行供应链融资时,最终成为“

6、货主”,仓储企业频频陷入重复质押事件的原因。(2)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尤其是库存业务和确认业务,最重要的是控制操作风险。根据本文上述商业模式的运作流程,涉及的业务流程和环节较多,主要包括协议签订、贷款审核、通知交付、质押监管、到期还款、违约处置等,主体与结构的关系也较为复杂,而我国的供应链风险管理还不成熟,业务运作流程需要进一步修改和测试。本文采用领导和员工素质、内部管理、标准化程度、监管能力和业务运作能力六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操作风险。其中,供应链金融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的标准化程度、监管能力和运营能力。如果企业的制度和监管在操作环节不规范,很容易因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签发假提

7、单而造成损失。物流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监管能力分别通过流程监管体系和仓库安全指标来体现,操作能力则通过人工操作失误率、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和可视化程度来体现。(3)质押风险质押是库存质押和确认仓库业务的基础。质押的地位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向融资企业顺利授信。抵押品的风险来源于抵押品的合法性和抵押品本身的特点,包括市场价格的稳定性、流动性和脆弱性。首先是合法性。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只有融资企业作为出质人合法占有的货物才能进行质押。如果合法性存在问题,银行作为质权人在行使质押时会出现问题,无法有效抵抗第三方,导致银行质押担保失败,则承担合法质押审查任务的物流企业将存在风险;其次,质押品市场价

8、格的下降使质押品价值缩水,这也是物流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经常面临的风险;第三,质押担保最基本的能力是实现。如果不能在需要时立即实现,将产生巨大的风险;最后,质押的脆弱性影响企业的储存、储存和计量方法。质押物对环境和气候敏感的,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增加监督、计量和验收的成本,影响货物的交易价值和企业的收入。表1-1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点和评估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描述信用级别在银行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领导素质管理者在本行业持续经营的年限、学历职工素质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设置规范程度流程监管制度监管能力仓库安全指数业务操作能力人

9、工操作失误率、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和可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法性化程度质物来源是否合法质押物风险市场价格稳定性变现能力质物上季价格波动幅度质物流动性、转换现金能力易损程度质物自然属性,是否利于保存根据上述模型,本文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和信用风险的来源。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因素,得出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宏观形势将对供应链的金融信用风险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融资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和发展能力将对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开展供应链金

10、融业务。在分析企业供应链财务信用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四、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理论我国作为供应链金融刚起步的国家,现有的法规制度和市场建设仍不完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很大,具体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信息不对称理论根据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lov)、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Spencer)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和监控另一方的行为,或者无法获得关于另一方行为的完整信息,或者观察和监测的成本很高,这使得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在当今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当信息不

11、对称发生时,往往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信息领导者经常做出道德上有缺陷的行为,即“道德风险”;第二,弱信息方必须承担强信息方行为的风险,从而面临逆向选择的困境。由于传统融资模式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自身的信息传递存在局限性。为了减少损失和风险,金融机构要求它们支付更高的利息以获得同样的融资。此时,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将得到体现。通过引入物流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运营等信息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可以减少信息劣势,降低风险,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做出更合理的判断。(2)交易成本理论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业的本质(1973)中分析企业的性质和范围时,将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12、,指出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第二是谈判、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的成本。因此,他提出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由“企业家”管理,将市场中的多个要素组织成一个单一实体企业参与市场交易,以减少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交易摩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这是企业存在的本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发放信贷时面临较高的调查成本和后续管理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信贷的积极性。供应链将产业链中的所有参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将外部市场交易内部化,通过更顺畅、完整的内部信息流,有助于减少交易摩擦和交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往来,具有共享财务信息、运营信息

13、和物资运输信息的优势,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降低了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引起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通过供应链融资和服务确保稳定资本流动的中小企业也确保其应收账款能够及时收回,并确保其物流业务的稳定。(3)金融风险管理理论March和Shapira(1987)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导致的预期结果的偏差、分布和概率。随着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日益重视,风险管理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在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中,美国学者GOLAR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活动,如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监管和效果评估,以控制资本组织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潜在损失。首先,风险识别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如何尽快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的来源和原因估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二,在企业发生风险后,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包括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三,在实施风险管理、控制或规避行动后,评估企业管理活动的效果,积极总结风险管控的经验教训,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