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滨海镇城镇总体规划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城镇基本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滨海镇地处浙江省温岭市东北沿海,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北纬302°它距温岭市区19.1公里,东临东海,西靠温岭市新河镇,南接温岭市箬横镇,北毗台州市金清镇镇域面积52.09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2001年底镇域户籍常住人口71150人,人口密度1365人/平方公里,另有暂住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约3500人左右滨海镇区现状建成区范围涉及18个行政村,目前建成区面积1.04平方公里,2001年底户籍城镇人口总计13971人,另有外来流动人口约600人二、历史沿革滨海镇由原有镇海、横河、新街三镇合并而成其中,镇海乡以境内镇海寺得名,该辖区明清时属第八都民国时属新河岱石乡,1949年改属滨海乡;1951年建为镇海乡;1956年雨伞、新街、横径并入,称镇海大乡;1958年分为四个营,均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镇海、雨伞两营合并为镇海管理区;1961年成立镇海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乡横河镇镇以河名民清时属第八都,民国时为横河乡、河洋乡解放初沿称河洋乡,属新河区;1951年分为横河、必胜、镇靖三乡;1956年合三乡为横河乡;1958年又分为必胜、横河、永安三个营,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三营合并为横河管理区;1961年成立横河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1992年撤区并乡独立为横河乡,1998年撤乡建镇。
新街镇民清属第八都民国属新河岱石乡,1949年改属滨海乡解放后,1951年建立新街乡横径乡;1956年由雨伞、新街、横径并为镇海大乡;1958年又从镇海乡分出,称新街营,属新河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新街管理区;1961年成立新街人民公社;1983年改制为乡;1986年4月改制为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独立为新街镇2001年温岭市市域撤镇合并将镇海、横河、新街三镇合并为一,统称滨海镇三、自然条件1. 气候滨海镇属中亚热带类型,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主导风向西南年平均气温为19.2℃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4.0℃全年无霜期达251天左右雨量一般以五、六月梅雨期及八、九月台风活动季节较多据1961年至1981年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671.6毫米,平均降雨日为168天,主要灾害性气候为低温、伏旱和夏秋台风、暴雨2. 地形地貌滨海镇属沿海水网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是温黄平原的组成部分,其平均海拔高程在2.7米左右3. 水文地质滨海镇内河水系较多,有七条南北走向的干河道和东西走向的河道,交叉成有规则的河网,老湾河、二湾河、施福河、廿四弓河穿、傍境而过;大小内塘星罗棋布,灌溉、航运十分便捷。
五湾河以西属金清水系,六湾河以东属团结水系其地质构造属浙闽地质的东部边缘,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端的东南侧因海河冲击,地面抬升而形成四、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简况滨海镇作为温岭市市域东北部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现金山公路、廿四弓河、老湾河、二湾河、四湾河和五湾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镇内村村通公路,并与周边镇相连改革开放,给滨海镇带来了生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成为温岭的农业型小城镇2001年实现工业产值9.5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农业产值突破2.3273亿 元,农民人均收入4048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281 亿元;全年预算内财政收入2394万元五、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评价1. 在农业产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上作了有益尝试,现代农业初具雏形滨海镇是温黄平原的农业小城镇,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粮食稳产高产2001年全镇耕地47331亩,其中水田45974亩,旱地1357亩目前,全镇以“效益农业的强镇、精品农业的大镇”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兴农,狠抓特色农业;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为一优两高农业打下基础。
2. 逐步形成以机械配件、水泵、节日灯、化工、造船、服装等几大产业为特色的工业经济格局工业经济已成为滨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主要推动力量全镇有各级企业780多家,2001年,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54亿元逐步形成了以机械配件、水泵、节日灯、化工、造船、服装为主导行业的多门类工业体系3. 从以农为主转向走工贸并举之路历史上,滨海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成分较小进入新世纪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及时抓住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走“工贸并举”的道路,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发展工业经济,以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4.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并重为了加快发展,镇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村道硬化工作;同时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切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村镇电网建设;扩大通讯容量和覆盖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切实搞好新北村、镇中村的旧村改造试点,以为全面推开全镇的旧村改造工作和中心村建设打下基础5. 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镇内文化、娱乐、生活设施较完善,全镇共3所中学和17所小学,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
镇级卫生院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并已形成镇级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农村初级保健卫生体系,可基本解决当地群众的就医问题六、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 发展战略 根据对滨海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现状基础设施条件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要求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今后滨海镇的总体发展战略为:遵循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提高工业经济总体质量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依托各类专业市场,通过改造、完善和提高,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以镇区为中心,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使之成为温岭东北部沿海农业服务基地和农业观光基地遵照“依托科技、工贸并主、加快发展”的战略方针,滨海镇镇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战略拟定为:① 率先完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通过农村工业质量的提高及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转移,使滨海镇成为基本完成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现代化小城镇② 重点发展市场、商贸业,要对现有各类专业市场进行完善提高,注重专业市场与当地产业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新市场,完善市场体系③ 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在保持和发展水泵、机械、造船、服装、节日灯等原有工业的同时,大力扶持发展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主导产业,争取早日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的演替,为本世纪初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④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交通、镇内交通、市政设施建设上新台阶⑤ 努力扩大人力资源优势,在稳定本地经营管理人才的基础上,加快引进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为吸纳优秀人才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⑥ 加强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⑦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切实重视水土保持与环境污染的防治,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2. 奋斗目标根据现状条件与《滨海镇跨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所提目标,确定规划期内的奋斗目标分别为:(1)国内生产总值(GDP):2005年达到17.54亿元,年递增6%; 2010年达到26.99亿元,年递增9%; 2020年达到53.09亿元,年递增7%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5年为2.47万元; 2010年为3.70万元; 2020年为7.58万元3)三大产业比重: 2005年为14.2 : 63.3 : 23.5; 2010年为15.2 : 55.4 : 29.4; 2020年为19.8 : 45.2 : 35.0。
4)人口城镇化水平:2005年总人口为7.1万人,城镇化水平23.9%; 2010年总人口为7.3万人,城镇化水平30.8% 2020年总人口为7.0万人,城镇化水平42.9%5)科教文卫水平: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2005年为150人; 2010年为250人; 2020年为500人 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年接受高等教育: 2005年3%; 2010年5%; 2020年10%6)基础设施水平:①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 2005年≥7.5平方米; 2010年≥10平方米; 2020年≥15平方米 ② 自来水普及率:2005年 100%; 2010年 100%; 2020年 100%。
③ 城镇人均用电量:2005年1500千瓦/小时; 2010年2000千瓦/小时; 2020年2500千瓦/小时 ④ 主线普及率: 2005年45线/百人; 2010年55线/百人; 2020年60线/百人 ⑤ 燃气普及率:100%7)生态环境水平:① 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均绿化: 2005年>25%,人均≥3平方米; 2010年>30%,人均≥7平方米; 2020年>40%,人均≥10平方米以上 ② 三废治理率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05年达80%,80%; 2010年达90%,85%; 2020年达100%,95%。
8)社会保障目标:① 享受社会保险人口:2005年75%; 2010年90%; 2020年95%以上 ② 社会福利床位及人均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