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5KB
约11页
文档ID:454340593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附参考答案)_第1页
1/11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考试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论语》的〃论〃字读( ),它是记录( )的一部语录体2. 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o3. 《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4.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5. 第①句有通假字( )通( ),这一则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6. 解释加点字:A、 时( )B、 知( )C、 厌(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1、 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2、 解释下列词语⑴去( )⑵戏( )⑶委( )⑷引( )⑸顾( )3、 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4、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 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 )6、 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答:( )7、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答:( )(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 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歆辄难之B、 默而识之C、 不能称前时之闻D、 友人惭,下车引之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 俱乘船避难:( )② 幸尚宽:( )③ 纳其自托:( )④ 遂携拯如:( )3、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辄:( )携:( )4、 翻译句子①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译:( )②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译:( )5、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 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答:( )。

②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答:( )7、 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 )8、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 )四)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 就:( )② 称:( )3、 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 )4、 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 )o5、 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 )6、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答:( )五)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 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① 尝射于家圃:( )② 无他,但手熟尔:( )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 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D、 康肃笑而遣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 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意为( ),“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 )(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5、 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 ),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 )的心理6、 除了上面第3题所说的道理,本文还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亡何:( ).且父未尝语我也:( ).2. 下列“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B.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D. 思而不学则殆3 .翻译下列句子1) 重诺责,敦风义 )(2) 卒辇而致之 )4. 在文段中用“II ”标出两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第一层:( )第二层:( )5. “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 )附:参考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论语》的〃论〃字读 "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2. 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3. 《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o4.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 第①句有通假字说通悦,这一则用了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6. 解释加点字:A、 时时常B、 知理解、体会C、 厌怨恨(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2、 解释下列词语(1) 去离开(2) 戏玩耍(3) 委丢下,抛弃(4) 引牵引,拉(5) 顾回头看3、 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4、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 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6、 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答: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7、 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 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 歆辄难之B、 默而识之C、 不能称前时之闻D、 友人惭,下车引之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 俱乘船避难:一起,都② 幸尚宽:幸而,恰巧③ 纳其自托:接纳,接受④ 遂携拯如:救助3、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辄: zh6携: xiE4、 翻译句子①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译:(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②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5、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 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答:“幸尚宽”;“贼追之②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答:既己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7、 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8、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四)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借旁近/与之,艮IV书诗四句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② 称:相当,符合3、 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答:第…问对仲永的才能感到惊奇;第二问认为这样有利可图4、 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 ?答:伤:哀伤;其父“利其然” “不使学”,仲永被邑人捧杀,终“泯然众人,5、 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答:第一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6、 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答: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五)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1、 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① 尝射于家圃:曾经② 无他,但手熟尔:>72、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 )A、 公亦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