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428843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韩君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做法磐石市取柴河镇中心小学校 韩君杰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细致是培养观察的基本要求,准确是观察习惯的根本,全面是观察的基本原则,发现特点是观察的目的。 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没有把观察力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样最大的弊病就是抑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提高。培养孩子观察的习惯,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止局限在学校,平时家长也应该带孩子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经常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尽情地玩耍之中,观察万

2、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 观察能力达到准确无误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功夫,并非一日养成。比如,艺术家有一种艺术家特有的眼睛,人们认为是白色的墙壁,画家的眼里却认为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博物学家能一眼认出动物、植物的种类,检测员则能从建筑物的外形上识别其不同的结构。当你沾沾自喜地买到一件“十分满意”的商品时,商品质检员一眼看出它是一件拙劣的仿制品 比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现象,还能通过这些现象,发掘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花草树

3、木、气温云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 父母在鼓励孩子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善于观察,明确观察目的。孩子对观察的任务的了解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目的越明确,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越深入,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观察中,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如果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激发孩子观察前的准备。特别是有关知识的准备,以便让孩子看得懂;同时要激

4、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认识事物。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他最熟悉的、最喜爱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容易辨认的事物,激发孩子积极观察的强烈愿望。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的主要方法有: 1、综合观察法。即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以达到对观察对象全面正确的认识。 2、动静观察法。动态观察指按先后顺序或方向位置观察物体的变化;静态观察指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建立基本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法则。父母要指导孩子学会动静结合观察法,为孩子以后看图数数和看图例式打下基础。 3、对比观察。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5、比如,让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绘画作品,并同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肯定好的,指出不足。 4、反复观察。对于某一动作可让孩子进行重复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强化孩子大脑皮层形成暂时性的联系,并能使各个暂时性联系之间相互贯通,逐步形成动作的连贯一致。反复观察能形成孩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掌握复杂的难度大的各个环节。 5、顺序观察。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如植物的生长。让孩子认识一个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使孩子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让孩子有顺序地观察,能使他们有条理地思考,达到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一般来说,观察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6、重点观察。在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必定有一个环节是主要的,如植物生长是其从生到死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是重点观察的对象。这些训练对培养孩子抓主要问题,抓中心环节,掌握大局都有好处。让孩子见多识广。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与孩子知识学习的情况有关。总之,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多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