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427793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现行会计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届辅修双学位学位论文辅修论文论文题目:现行会计制度下的盈余管理姓名:和文婷班级:辅修会计0702联系方式:15972125840完成时间:2011年4 月2日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话题,受到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基本理论正日渐成熟、日趋完善。在研究时我们必须弄清楚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盈余管理的含义及其动因 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证劵市场会计监管所面临的一大难点。目前,有关盈余管理的定义尚有争议,对其动因的利弊认识也不够全面,本文以梳理前任理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笔者观点。(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2、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但研究者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对之褒贬不一。对盈余的定义可谓众说纷纭。按照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P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根据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一定的财务安排和运营模式调整等手段,使会计报表呈现符合管理层需求的某种特征(例如增大利润、减少利润、

3、平滑利润等)。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具有合法性。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这个定义的几方面值得讨论。第一,管理当局在编制才财务报告时实施职业判断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为了对大量的未来经济事项,诸如长期资产的预期寿命和残值、递延税款、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进行估计,都需要职业判断。为了报告同

4、一经济业务,管理当局也必须在被允许的会计方法之间(诸如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作出选择。管理当局必须在确认期间费用或递延支出(诸如研究与开发费用、广告费和维修费用)之间进行选择。最后,他们必须决定如何规划公司交易,例如,可通过规划公司合并使之符合权益入股法或收买法,通过规划租赁契约将租赁负债表内列示或表外露,通过规划股权投资以避免或编制合并报表。 需要指出的第二点是:盈余管理这个源自于西方的概念应该是中性的,其实质是会计准则留有较大的判断空间,公司管理者可以选择使自身效用或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引起人们对盈余管理的认识与“盈余造假”或“盈余

5、操纵”相混淆或近似等同的一个原因是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盛行使得盈余管理偏离了中立的轨迹。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严重违背了其中立性原则,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现己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构成了我国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和内在动机呢?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既有经济、法律环境等外部客观条件的诱导,又有管理当局的内在动因。国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国外的明显不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股票上市发行动机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经证券监管部门审核后公

6、司才能上市,上市资格是个稀缺商品,拥有了就可以获得巨大利益,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证券市场可以筹集大量资金,获得低成本的资金;二是上市后公司的知名度可以大大提高,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也会比上市前提高,公司形象也会得到树立,从而增加企业的市场销售额;三是公司取得上市地位后,证明了自身实力,其信用状况也会大大提升,金融机构对企业也会更加有信心,今后公司可以更容易的取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从而实现用较少的资本支配和控制较大的社会资源。例如首次公开发行的上市条件中,对财务方面要求如下:发行前三年的累计净利润要多于3000万元;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或者是发行前三年的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也要超过5000万元;无形资

7、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能高于20%等,为了达到这些硬性指标,上市公司在对外公布财务报告时,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获得上市资格。2.获得配股资格动机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配股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首先,增加上市公司的股本,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给投资者传达良好的信息,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其次,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于新的收益率高的投资项目,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利润。由于这些利益比较明显,因此,随着配股政策日常的不断变化,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发生变化。1996年的配股政策要求申请配股的上市公司ROE最近三年平均要超过10%,并且每年都要达到10%,于是出现了独特的现象10%。1999年,监管部门改变了

8、配股政策,要求最ROE近三年的平均值超过10%,每年的数值由10%改为6%以上。这些配股条件作了修改后,从总体上来看,为了达到配股资格要求,而过度包装净资产收益率的现象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有的只不过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即出现了年净资产收益保持在6%以上与三年合保30%的现象。2001年,配股条件由证监会再次改变,要求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由于具体每一年的收益率标准被取消,从而改变了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短期盈余管理的现象,但三年合保18%的情况又出现了。尽

9、管配股政策进行了多次改革,但配股条件仍然是以净资产收益率这种单一财务指标作为配股的主要依据,这就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动力。再者,配股价格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数额以及顺利与否,很明显业绩优良的公司就算配股价格定的高一些,发行的也会顺利些,为了提高配股价格及保证发行的顺利进行,上市公司也会进行盈余管理。3.维持公司上市资格根据公司法及其它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于面值,或者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对其进行特别处理(也即ST处理);如果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由证监会决定是否暂停其股票上市资格,如在规定期限内其亏损状况未发生根,改变,则取消其股票上市资格,上市公司退出证券市场

10、。上市资格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种相当珍贵的资源,如果上市公司被终止其上市资格而退出证券市场,对广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而言,都将会是莫大的损失,对地方政府政绩也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出现亏损时,上市公司通常会进行盈余管理。终止上市的政策是以连续亏损年数为主要判断依据的,一些经营不好的公司就会对不同会计年度之间的盈余进行管理,或者提高当年盈余或者降低当年盈余,总之要避免三年连续亏损的情况出现。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就出现了独特的相隔一年或两年的间断性亏损第一年大亏,第二年扭亏两年不亏,一亏惊人等貌似奇怪的现象。4.其他动机其他动机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的变动、银行借款动机和低价收购3个方

11、面。(1)高层经理人员的变动。近几年来,很多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使公司出现亏损,于是高层管理人员被换掉,新上任的管理当局为了使公司业绩跟上任前有明显的改善,使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得到重新塑造,提高管理者自身业绩、增加与业绩挂钩的报酬、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往往进行盈余管理。但由高层管理人员变动引发的盈余管理是间接的,导致盈余管理的直接动机仍是前面论述的股票发行动机、获得配股资格动机、避免退市动机、改善证券市场形象动机。高级管理人员更换后伴随着的经营业绩改善显著时,很大程度上可能仅仅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2)银行借款动机。在我国,公司通过上市获取资金是一种低成本的筹资方式,通过增发

12、新股或者配股再次融资向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会放弃债务的财务杠杆优势,选择较低的资产负债率。但是对于亏损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不满足配股、增发新股的条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只能通过银行借款来满足其公司日常运营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但由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意识比较强,他们在向亏损公司贷款时,一般会与公司签订条件比较严格的借款合同,例如对公司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系数、负债权益比率等财务指标有严格的要求范围,公司若是违反借款合同的某一条款就会相应的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当上市公司发现本年度的一些财务指标偏离债务条款要求范围时或将要偏离时,就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改进对外报表的财务指标,以免受

13、到惩罚。(3)低价收购动机。在国企改革中,政府鼓励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即所谓的“国退非民进”有些民营企业家利用这种千年一遇的机会,通过种种手段提前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其进行控制,然后通过盈余管理,将国有企业当年积累下来的问题通过一次彻底洗澡、或者大量计提减值损失来最大限度的减少上市公司当年盈余的账面价值,从而达到其低成本收购目的,在收购后再将原先的计提冲回,从而又反亏为盈。二、我国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主要方法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严重依赖会计盈余数据,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极为普遍,保上市、保配股、保盈利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行为。盈余管理的手段选择,是

14、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核心内容。由于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各不相同,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业务的处理都有整齐划一的规定,特别是它无法具体规定每次交易的价格,企业拥有一定的变通和选择机会。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主要介绍与会计准则相关的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一)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它以各关联方之间存在的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关系为前提。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会按公平原则进行计价和核算。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方式主要包括关联购销、转移费用、托管经营、计收资金占用费、资产置换等。此外,上市

15、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盈余的方法还有许多类型,例如资产租赁、合作投资、债务重组等。(二)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之外,一次的或偶发性的损益。目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已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ST公司在主营业务盈利甚微出现大额亏损时,往往刻意安排一些偶发性的非经常性损益摆脱困境或达到监管标准。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包括出售资产、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税收补贴、利息减免、政府补贴等。(三)利用或有事项调节盈余根据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预计负债以合理的估计金额在利润表上予以

16、确认,或有损失作为期间费用抵减本年利润,对不符合确认条件(无法估计金额、可能性小于50%)的或有负债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该项规定本是为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它却成为很多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有效手段。由于外界对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无从辨别合理性,因此,在实际中,一些上市公司可利用该原则控制诸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的负债金额,经营状况好时,多确认预计负债存储利润,或在利润不佳时,利用不合实际的假设,将本达到确认标准的负债转成或有负债不在利润表中确认。(四)利用潜亏资产挂账调节盈余企业的资产账户中,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及待处理财产损失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很小,属于不良潜亏资产。上市公司为提升当期经营业绩,都不愿处理潜亏资产的账户余额,长期挂账的潜亏资产使上市公司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