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练习〔覃柳松〕21《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 吴均 ,字叔庠 , 南朝梁 〔朝代〕文学家课文选自 《艺文类聚》 〔二〕重点字词:1.风烟俱净 2.从缥碧甚箭,猛浪假如奔俱:全,都从:随着缥碧:青白色甚:比得过奔: 飞奔的马5.负转戾天者,望峰息心 负:凭依“转〞同“啭〞叫戾:道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柯上蔽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干〔三〕《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四〕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一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假如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竭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五〕赏析:〔1〕富春江的山水“奇〞在哪?“异〞在哪?“山〞奇在峻峭,有活力;“水〞异在清,急 〔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与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下面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2.对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3.如下加线的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负势竞上/至于负奔/永之人争奔走焉息心/北山愚公长息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选出加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的“百〞“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百许里 B.百百百千强5.如下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如此千转不穷,猿如此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6.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谷忘反〞加点字“反〞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C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余幼时即嗜学 D.才美不外见8.如下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急湍甚箭,猛浪假如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9.如下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如此千转不穷,猿如此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10.如下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11.如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22《五柳先生传》〔一〕文学常识:《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 ,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 〔朝代〕课文选自《陶渊明集》 ,体裁是传记〔二〕重点字词: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宴如俦乎造:一来如:假如俦:辈,同类戚戚许会意戚戚:忧愁的样子许:地方会:体会,领会〔三〕《五柳先生传》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五柳先生身份,称号,生活,性格特点等,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5.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从不在意该走该留〔五〕赏析:〔1〕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常著文章自娯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特点?自得其乐,淡泊名利〔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我认为不过时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4) “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五柳先生率真随性,读书只为获得知识,获得精神的快乐;他淡泊名利,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5)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形象:率真随性、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六)选择题〔共11小题,请用2B铅笔把方框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 [ A ] [ B ] [ C ] [ D ] 4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2 [ A ] [ B ] [ C ] [ D ] 5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3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如下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何许人也〔什么地方〕 B.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 C.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假如的样子〕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顾周围〕2.选出如下加线的词语词义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A.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B.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假如人之俦乎 C.因以为号焉/且焉置土石 D.以此自终/以乐其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B 〕 A.兹假如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4.如下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哪里 B.或置酒而招之 或:或许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D.曾不吝情去留 曾:曾经“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亦不详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尽其材6.对如下加线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 B.性嗜酒:sì爱好著文章自娱:zhuó 通“着〞 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7.如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便/欣然/忘食 B、家贫/不能/常得 C、曾不吝/情/去留 D、常著/文章/自娱8.下面句子中加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9.如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 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 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C. 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 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10.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认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相照应,表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