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365105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类题目答题规范资源调配意义类题目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结合具体区域(输出地或输入地)说出“对输出地的意义”或“对输入地的意义”;二是“对两地协调发展的意义”;三是具体到某方面的意义,诸如“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对生态环境有利的影响”等。此类问题常见于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内容,如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也经常迁移运用于世界上其他区域的调水、调能、输电工程等。 典题示例 (经典高考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

2、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思维流程答案: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技法点拨角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解题流程为:角度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解题流程为: 答题术语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资源分布状况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资源消费状况资源输出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

3、费;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对调入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调出区的意义环境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意义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素养提升 (2017辽宁阜宁模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必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求得共同发展。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4、下列各题。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材料二中线工程纵断示意图。(1)根据材料,简述中线工程沿线地形特征及对该工程的有利影响。(2)分析该工程可能对甲省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从材料二中高程可知沿线地区为平原,从剖面图上可知南高北低,由此可知中线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自流引水。第(2)题,从图中可知甲省为河北省,该省水资源比较短缺。应从中线工程对河北省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两方面回答。答案:(1)特征: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影响:工程建设难度较小;可以自流引水。(2)有利影响: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巨大的投资,可促进相关产业大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不利影响:加剧沿线地区的次生盐碱化;占用耕地;搬迁移民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