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365071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新版)教科版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用弹簧连接的小球来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运用了类比法B.将欧姆定律的内容变为表达式,运用了转换法C.找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点,运用了分类法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导线太长而采用缠绕的方法,运用了缺点列举法2.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错误的是()A.通过灯泡是否发光,判断电路中有无电流,运用了转换法B.由增加内能的办法联想到减小内能办法,运用了逆向思考法C.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方式,运用了缺点利用法D.

2、学习电压知识时,类比水压,运用了类比法3.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重力下落会摔坏,但可以利用物体受重力制成打桩用的重锤,是缺点利用法B.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的高度表示大气压的大小是放大法C.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知力,采用了模型法D.二力平衡实验中将小车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通过小车不能静止来间接证明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逆向思考法4.下列科学方法中,错误的是()A.把固态分子比做坐在座位上的同学,是利用了拟人类比法B.有增大内能的方法想到减小内能的方法,是利用了逆向思考法C.对比电流表和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同点,是运用了比较法D.制作滑动变阻器时,发

3、现导线太长而采取缠绕的方式,是利用了缺点利用法5.下列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实例中,正确的是()A.由密度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运用了转换法C.根据熔化特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运用了分类法D.研究真空不传声时,在真空铃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6.选取一根自动铅笔芯,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铅笔芯一端的夹子固定,移动另一端的夹子。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反映电流的变化的方法称作()A.控制变量法B.替代法C.转换法D.放大法7.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

4、。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理想模型法”的是()A.引入“密度”的概念B.原子核式模型的建立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8.物理学中用小磁针来研究磁场的方向,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经常用到下列实验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是()A.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蜡烛确定蜡烛像的位置B.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显求压力的作用效果C.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D.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时,选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属于“换元法”的是()A.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B.找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加以区别C.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研究

5、成像问题D.研究串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10.一个鸡蛋从餐桌上调到地上有时并不破碎,但有时也会破碎。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下列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物理本质的是()A.鸡蛋落地后在什么情况下会破碎B.鸡蛋落地后是否破碎与哪些因素有关C.物体落地后收到的冲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D.鸡蛋落地后破碎还是不破碎的原因是什么11.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实验方法的是()A.在研究磁场时,在磁体周围形象地画出磁感线B.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其两

6、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C.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D.在研究弹力时,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看到细管内的水面上升12.推理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作用,它将一直运动下去C.锌和铜都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D.对物体做功,要对物体施加力,所以,物体受到了力,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13.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

7、的水比0的冰效果好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被锈蚀C.真空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在外面听见的铃声就越小,所以“真空不能传声”D.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4.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固体分子看成是一些用弹簧连接的小球,这是模型法B.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这是逆向思考法C.为观察玻璃瓶的形变,采取观察瓶塞上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这是用了放大法D.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发热,易引起火灾,人们据此制成电热器,这是缺点列举法15.下列说法中,不是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A.物体吸热能力的影响因素B.探究电

8、阻大小的影响因素C.探究滑动摩檫力大小的影响因素D.在研究电流变化规律时用水流类比电流16.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回顾所用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研究力的合成时我们采用了等效替代法B.压强的定义得出我们采用了比值定义法C.研究牛顿第一定律得出时用了实验法D.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我们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7.小明沿水平方向击打排球,并将有关信息记录在下表内。 击球点高度h/m1.851.851.211.210.80.8击球力度轻击重击轻击重击轻击重击落地点与击球点间水平距离s/m37251.53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9、:(1)击球力度相同时,击球点高度越大,落地点与击球点间水平距离就_;(2)_。18.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为5m/s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每受到0.2N的压力就缩短0.5cm,并且轻弹簧在受到撞击到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在撞击轻弹簧到轻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变化过程是_。小球受到的重力为_N(不考虑空气阻力)1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纸锥竖直下落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质量、形状不同

10、的纸锥进行竖直下落实验,并用闪光照相机记录不同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图(a)、(b)中,纸锥的质量相同,形状不同,(b)中纸锥的锥头更尖。图8(b)、(c)中,纸锥的形状相同,质量不同,(c)中纸锥质量较大。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图中的(a)与(b),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分析比较图8中的(b)与(c),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20.现有一支铅笔(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和一个一元硬币(放在铅笔的一侧)。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在不用身体接触硬币也不用其他工具的情况下

11、,让硬币移动到铅笔的另一侧。操作方法:_;实验现象:_;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请列举生活中相同的物理知识的应用:_。21.点点家最近买了一台冰箱,按说明书要求放置的冰箱与墙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什么冰箱不能紧贴着墙放置呢?点点问询爸爸,爸爸说:“冰箱按要求放置冰箱后的散热片散热效果好,会降低冰箱内的温度。”为了验证爸爸的说法,点点用温度计测量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但测量时发现从冰箱内取出温度计读数时,示数迅速变化,其原因是_。请你帮她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爸爸的说法是否正确。实验步骤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22.创造与探究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1所示的

12、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_;(2)安培发现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两根导线中的电流,I1、I2,导线的长度l,导线之间的距离r有关,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l/mI1/AI2/Ar/mF/N110.20.20.11.010-7210.50.20.12.510-731.50.20.20.11.510-741.50.20.20.30.510-751.50.40.10.2请将表格填写完整两平行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力F的表达式为F=k_(其中k为常数),k=_(填数值和单位)对于长度一定的两根平行导线,如果保持通入电流,I1、I2大小不变,导体所受到的力F与导线间距离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2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来表示如果导线的长度为0.8m,导线之间的距离为0.4m,一根导线电流为0.5A,导线所受到的力为510-7N,则另一根导线电流为_A2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1)这里所说的“大量经验事实”指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