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453584256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PDF 页数:195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5页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5页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5页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5页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15套合卷(附真题解析)(1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20232023 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3 30 0分)分)1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甲骨文现代汉字丝桑蚕帛A青铜农具普及B等级制度严格C商业贸易发达D丝织业已产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甲骨文中出现丝、桑、蚕、帛等字可以看出,丝织业在当时已经产生且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内容和青铜农具无关,排除 A 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等级

2、制度,排除 B 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商业贸易发达,排除 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能反映丝织业已产生。2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A开凿灵渠B统一货币C规范交通D统一文字【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 项正确;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 A 项

3、;统一货币,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排除 B 项;规范交通,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排除 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统一文字。3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如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飘逸自然B整齐划一C雄浑粗犷D大小一致【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

4、项正确;整齐划一不是兰亭集序的风格,排除 B 项;雄浑粗犷不是兰亭集序的风格,排除 C 项;大小一致不是兰亭集序的风格,排除 D 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王羲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4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A兴建皇家宫殿B创立科举制度C减免农民租税D加强军备建设【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反映了他重视君民关系,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太宗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5、,减免农民租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 项正确;兴建皇家宫殿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科举制是隋炀帝正式创立的,排除 B 项;加强军备建设,扩大军队人数,也会增加农民负担,排除 D 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体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举措是减免农民租税。5他的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开启了豪放派词风,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他是()A白居易B苏轼C李清照D曹雪芹【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开启了豪放派词风,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及所学可知,

6、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B 项正确;白居易是唐朝诗人,排除 A 项;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排除 C 项;曹雪芹是清朝小说家,其著作是红楼梦,排除 D 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宋词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6“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A有利于南洋开发B

7、巩固了边疆海防C造成了人口问题D拓展了明朝疆域【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可知,郑和下西洋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A 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与边疆海防无关,排除 B 项;郑和下西洋与人口问题无关,排除 C 项;郑和下西洋并未拓展明朝的疆域,排除 D 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7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

8、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A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B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C实现了“求富”目的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企业的开办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了自强求富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 项正确;民用企业的目的不是培育近代军事人才,排除 A 项;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不能说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排除 B 项;洋务运动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排除

9、 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民用企业的创办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8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标志着列强由对华商品输出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这种局面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戊戌变法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意味着列强由对华商品输出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B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允许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标志着列

10、强进入对华商品输出阶段,排除 A 项;戊戌变法在甲午战后,与题不符,排除 C 项;八国联军在甲午战后,与题不符,排除 D 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9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A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B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D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木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

11、廷”,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西方列强军事实力,排除 A 项;题干没有涉及中西礼仪,排除 C 项;洋务运动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排除 D 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 辛丑条约,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旨在说明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10下表反映的主题是()时间事件1919 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1921 年北京、上海、武昌、长沙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 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工人运动迅速发展D社会主义成为现实【解析】【分析

12、】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0-1921 年,北京、上海、武昌、长沙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1920 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排除 B 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工人运动迅速发展,排除 C 项;十月革命让社会主义理想成为现实,排除 D 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

13、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过雪山草地歌词中写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歌词蕴含的精神是()A红船精神B长征精神C延安精神D大别山精神【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过雪山草地”“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据此分析:A,红船精神: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体现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合题意,排除 A 项。B,长征精神:1934-1936 年,工农红军长征,体现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符合题意,故选 B 项。C,延安精神:193

14、6-1946 年,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不合题意,排除 C 项。D,大别山精神:1947 年,刘郑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体现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无畏精神,不合题意,排除 D 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长征精神,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12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其中,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

15、明,中国战场()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据此分析:A,题干体现了日军在二战中的伤亡情况,没有涉及“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信息,排除 A 项。B,根据题干“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由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 B 项。C,根据题干信息“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

16、,由此可知,中国战场不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排除 C 项。D,题干体现了日军在二战中的伤亡情况,没有涉及“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排除 D 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13下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A开天辟地、立党公BB.自力更生、丰衣足食C实事求是、开拓创新D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他们体现的共同精神是保家卫国、不怕牺牲,D 项正确;“开天辟地、立党为公”是建党精神的内容,排除 A 项;“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是延安精神的内容,排除 B 项;“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题干人物不符,排除 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精神,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下表所示 1978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49 年1978 年1998 年2018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单位:亿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