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358403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同步练习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作业(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12题。1图示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C新材料应运而生 D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2015杭州一模)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人均能源消耗

2、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4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ABCD(2015汕头一模)读某市19972014年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回答56题。5由图可知()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C城市用水量与城市化水平呈明显正相关D该市供水充足6该市生产用水量不断降低,对此不合理

3、的解释是()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B经济陷于衰退C节水政策实施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2013四川高考)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78题。7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 D陕、蜀、桂8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A滑坡 B沙尘暴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9(2014广东高考)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 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2013重庆高考)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

4、对照图,读下图,回答1011题。10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11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 B冻害C滑坡 D洪水12(2013天津高考节选)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下图,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5上海长宁一模)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5、24分)建成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用地之一,它通常指市区集中连片部分及分散在近郊与城市有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用地。建成区标志着城市不同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状况的规模和大小。下图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主体岛屿城区的扩展情况,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围。该岛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km2)土地利用类型1973年2007年林地5126耕地5011淡水区域65滩涂53建设用地1197总面积123142(1)概述该岛19732007年建成区的变化特点以及海岸线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2)城市建设挤占其他类型的土地是城市扩张的结果。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岛2007年与1973年相比土

6、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6分)(3)判断甲地区的地形类型,说明判断依据。(6分)(4)分析该城市计划在岛屿上建风力发电站的主要原因。(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淮河全长约1 000千米,流域面积为26.9万平方千米。材料二淮河流域图。(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6分)(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12分)(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10分)答 案1A2.C第1题,

7、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短缺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此外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遭到了破坏,也加剧了这一矛盾。第2题,人类无节制开发利用资源,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剧增,需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与人类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B4.C第3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造成的;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而减少。第4题,应采取节流措施,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降低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

8、增长。5D6.B第5题,图示该市供水总量呈下降趋势;1998年前生产用水量大于生活用水量;1998年后生产用水量小于生活用水量;城市化水平提高,但生产、生活用水量之和变化不大,总体供水量大于用水量。第6题,该市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说明经济稳步发展,B项说法错误。7B8.C第7题,由图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它们的简称分别是云(滇)、贵(黔)、川(蜀)。第8题,由图可知,重、特旱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3月份,该地区降水较少,空气干燥,极易出现森林火险;此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滑坡;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9选B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

9、于台风多发,填海所建“海景房”受台风引发风暴潮灾害风险较大;由于海平面上升,面临海岸受侵蚀后退影响风险较大;由海岸受侵蚀、过度开采地下水、超高建筑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表下沉塌陷风险也较大。由于纬度较低、距寒潮源地远,受寒潮影响小,故“海景房”面临寒潮造成冰冻灾害风险最小。10B11.B第10题,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8.5E)附近,地处我国长白山附近;长白山走向与海岸线大致相同,甲地海拔较高,其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故甲地年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条件。第11题,乙地位于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较高,春季受寒潮影响,强烈降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农作物

10、生长;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能形成洪涝灾害,但不及冻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突出;乙地海拔较低,地势起伏不大,不易发生滑坡;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干燥,气温较低,冻土广布,因此春季虫害较少。12选C完善预警系统无法改变海水涌向陆地的情况;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向陆地,能有效抵御风暴潮;建防护林虽然对风暴潮有一定阻挡作用,但其效果不如修筑沿海堤坝明显。13解析:第(1)题,建成区面积明显增大,海岸线变得圆滑平直,部分新建城区出现在以前的海洋区域。第(2)题,通过表格逐项对比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岛屿城区扩展过程示意图显示甲地区19732007年没有城区出现,曲线图

11、显示300500 m间城区比例始终为0。第(4)题,风电开发除有丰富风能资源外,还需考虑投入能力、市场需求、环境影响等。答案:(1)建成区面积逐步增大。原因:填海造陆。(2)林地、耕地面积、淡水资源呈减少的趋势。(3)甲地区多为低矮山地丘陵;从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来看,甲地区海拔多为300500 m,故判断为低矮山地丘陵。(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力充足;经济发达,可以承受风力发电的成本;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缺乏,而市场需求量大;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等。14解析:第(1)题,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第(2)题,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12、,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第(3)题,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答案:(1)画图略。(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