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357995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使用维护手册1概述1.1 应用范围 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电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658-2011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研制生产,是供作煤矿电力牵引车辆和与煤矿同级别条件下的其它场所物料搬运设备用防爆电源装置中的直流电源。电池组、电源箱、连接导线(或连接条)及矿用隔爆型连接装置组成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防爆型式为“Exs”。 海拔高度不超过1200m。 环境温度不超过(-20 +40)。 周围介质中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 相对于车辆的垂向、横向和纵向具有频率f为(150)Hz的正弦振动,其振幅A不大于:a)当f为

2、(110)Hz时,A=25/f 2 单位为毫米(mm);b)当f为(1050)Hz时,A=250/f 2 单位为毫米(mm)。 相对于车辆的纵向,具有加速度不大于30m/s2的冲击。 执行标准:MT658-2011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1.2 型号及含义矿用特殊型(特殊使用环境代号)9蓄电池车用(蓄电池类型代号)9额定容量(5小时率) D KT2电池的结构及特点2.1 电池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电池盖、极柱、特殊排气栓等组成。电池槽与电池盖之间热熔密封。2.2 电池的正极板设有耐酸绝缘护套,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3 电池为双极柱(即两个正极柱与两个负极柱)结构

3、,每个极柱都具有单独承受回路电流的导电性能。2.4 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组时,采用焊接连接,以防止产生火花并减小接触电阻,保证其安全使用及线路畅通。2.5 为避免电池组短路,凡导电的裸露部位全部用绝缘护套盖严,以保证安全使用。2.6 电池采用了特殊排气栓,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水的消耗。3电池的主要性能3.1 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析氢量不大于0.5ml/Ahh。3.2 电池槽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冲击能量不低于7.5J的冲击试验。3.3 电池的基本参数见表1。表1型号额定电压V额定容量Ah最大外形尺寸mm最大质量kg长宽高无液带液D330KT233013718145517

4、.724.8D385KT38513718145518.225.3D440KT44017518145521.430.7D560KT56014516058026.435.4D700KT70017515953632.142.7D850KT85020416058544.558D1210KT12102211607906085注:电池的高度不包括减震垫。3.4 电池放电开始的电解液初始温度为30时,其各小时率的容量见表2。表2型号5小时率3小时率1小时率0.5小时率完全充电时电解液密度g/cm3(30)终止电压1.70V终止电压1.50V电流A容量Ah电流A容量Ah电流A容量Ah电流A容量AhD330KT

5、66330912731981983301651.2900.005D385KT773851073212312313851931.2900.005D440KT884401223662642644402201.2900.005D560KT1125601554653363365602801.2900.005D700KT1407001945824204207003501.2900.005D850KT1708502336995075078504251.2900.005D1210KT2421210339101772672612106051.2900.005注:1小时率、3小时率不作考核。若放电开始的电解液初

6、始温度不在30时,则其实际容量应按下式换算:C30 = 式中:C30- 实际容量,单位为安时(Ah);Ct - 初始温度为t时的容量,单位为安时(Ah);t - 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0.006- 温度换算系数。上式仅适用于电解液的初始温度为(1540)的范围。3.5 循环耐久能力:按GB/T 7403.1-2008牵引用铅酸蓄电池国家标准进行试验时,其循环耐久能力不低于800次。3.6 干态电池应贮存在干燥、清洁及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温度为(540),自出厂之日起最长贮存时间为2年。若超过2年,则其性能有相应降低。3.7 各小时率(0.5小时率除外)放电电压特性曲线见图1。3.8 5小

7、时率放电内电阻曲线见图2。图1图24电池的使用4.1 使用前的准备电池在使用前应清除外表面灰尘及脏物,并逐只检查有无损坏,如有损坏者可视损坏情况进行修复或更换。经检查无误后,根据需要或充电电源的情况将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组。装卸电池或电池组用的升降设备,必须能够承受相应的重量。当电池或电池组升降时,确保所有人员不在电池下方。4.2 配制电解液 根据表2中电池完全充电时的电解液密度,按表3规定配制电解液。电解液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 10052-2010铅酸蓄电池用电解液,硫酸的技术要求应符合HG/T 2692-2007蓄电池用硫酸,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 10053-2010铅酸蓄电池用水

8、。表3序号开始放电时电解液密度g/cm3(30)应配制的电解液密度g/cm3(30)水与硫酸(密度为1.835g/cm3)体积比质量比11.2900.0051.2650.0052.6:11.65:1请穿戴好护目镜,胶鞋、橡胶手套和橡胶工作裙,随时清洁和中和溢出的硫酸,以免因身体接触硫酸而造成烧伤。 配制电解液时,应用清洁的耐酸及耐温的容器,先放入上述比例的水,再按比例将硫酸徐徐加入水中,并用耐酸棒或净化的压缩空气随加随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切勿将水倒入硫酸中,以免因液面温度突然升高沸腾导致硫酸飞溅伤人。 配制好的电解液,经冷却到常温后,按表4对密度进行调整。表4温度510152025303540

9、密度g/cm31.2571.2541.2501.2461.2431.2391.2361.2321.2621.2591.2551.2511.2481.2441.2411.2371.2681.2641.2601.2571.2541.2491.2461.2431.2721.2691.2651.2611.2581.2541.2511.2471.2771.2741.2701.2671.2631.2591.2561.2521.2831.2801.2761.2721.2691.2651.2621.258表4(续)温度510152025303540密度g/cm31.2871.2841.2801.2761.27

10、31.2691.2661.2621.2881.2851.2811.2771.2741.2701.2671.2631.2931.2901.2861.2821.2791.2751.2711.2681.2991.2951.2911.2871.2841.2801.2761.2731.3041.3001.2961.2921.2891.2851.2811.2781.3091.3051.3011.2971.2941.2901.2861.2831.3141.3101.3061.3021.2991.2951.2911.2884.3 电池的充电正常使用时,用户可根据情况采用恒流充电(推荐)及智能充电两种方式,但初

11、充电应采用恒流充电。 初充电.1 取下特殊排气栓,将配制好且冷却到30以下的电解液注入电池内,灌注后液面高度距离注液口下沿(1015)mm。静置(34)h后,如电池温度低于35时即可对电池进行初充电,若电池温度高于35应设法降温,否则不能进行初充电。自电解液注入电池内至开始初充电,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2 用直流电压表逐只检查电池的极性,避免造成反充电而损坏电池。.3 必须用直流电源进行充电。其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分别与电池组的正极与负极连接。充电时,所需电源的电压数值,应等于或大于被串联电池只数的3倍。要绝对保证电池极性连接正确,电池正极连接充电器正极,负极连接充电器负极。否则将损坏电池。

12、.4 经上述准备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初充电。初充电电流参照表5规定。表5型号充电电流 A充电倍数初充电正常充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D330KT331743214.55D385KT392049244 4.5D440KT442256284 4.5D560KT562870354 4.5D700KT703588444 4.5D850KT8542108544 4.5D1210KT12060154774 4.5初充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充电至电池的端电压普遍升到2.40V;第二阶段:充电至电解液剧烈冒升气泡,电压与电解液密度稳定(23)h不变,具体充电倍数参见表5。在任何充电过程中,电解

13、液的温度不得超过50。若接近50时,应设法降温或减小充电电流。若温度仍不下降,则应暂时停止充电,待温度下降后再继续充电。电解液密度与液面高度调整:若电池完全充电后电解液密度低于标准密度时,应取出一部分电解液,注入预先配好的密度1.400g/cm3的硫酸溶液予以调整,并使液面高度符合规定;若电池完全充电后电解液密度高于标准密度时,应取出一部分电解液,注入水(符合JB/T 10053-2010铅酸蓄电池用水)予以调整,并使液面高度符合规定。.5 电解液的密度及液面调整后,应继续充电约1h,使电解液的密度均匀,初充电即告完成。擦净电池表面酸液,电池即可投入使用。电池必须在装入电源箱并按要求组装好电源装置后才能在井下使用。.6 电池在任何充电中,都应戴好特殊排气栓以免酸雾逸出,腐蚀人与物;若因充电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