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351035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运用【摘要】:本文围绕我国以及世界心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的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说明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心理学成果,更好地完成教育的各项任务,从而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心理学 教育技术 教育实践 学习 运用“心理学”psyholoy一词起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syche”(灵魂)和“logos”(学说),意指研究灵魂的学说。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

2、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教育文化事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也便出现了,其实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得到交叉学科,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并非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原理在教育技术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多年来,我国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等领域中,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心理学成果,更好地完成教育的各项任务,是教

3、育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1世纪的一代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育技术的建设中必须有新的探索,运用心理学理论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子系统,要提教育管理工作的绩效,就必须提高教育工作中人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受众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管理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管理领域,决策者、管理者通过分析并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实现对人的科学管理,促进现代管理的科学化。心理学理论

4、主要应用于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培养管理两个方面.下面我着重讲心理学在课堂教育中的一些作用。、 运用社会心理动力机制促进班级管理学生管理规定、班集体目标、班集体舆论和班集体规范构成了班集体的动力系统。在班集体动力系统的规范和压力下,学生常常表现出从众、服从等社会心理现象,如遵守作息制度,早上要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出操等。从众和服从是在规范、群体的压力下发生的,它只是个人不愿被集体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协,并非自觉自愿的行动和态度的真正转变。因此,班级管理运用动力机制不应仅满足于此,要注重运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出现模仿从同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质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

5、师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必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级中进步的同学为榜样,是促使学生模仿并产生认同行为的重要方法。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模仿是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出现的,他的发生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认同则比模仿更进一步,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致,因此更具积极意义,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向榜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强化,激励其积极行为的经常出现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2、群体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高校学生组织目前还基本上是以班级(团支部)为主,班里有通过各种方法选出或教师指定的班干部,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正式群体.此外,各种经过正式注册的社团、学

6、生选举或竞选产生的学生组织也属于正式群体。而在高校还有一些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相同的兴趣、情感、爱好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形成的小群体,就称之为非正式群体。高校学生组织目前还基本上是以班级(团支部)为主,班里有通过各种方法选出或教师指定的班干部,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正式群体。此外,各种经过正式注册的社团、学生选举或竞选产生的学生组织也属于正式群体.而在高校还有一些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相同的兴趣、情感、爱好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形成的小群体,就称之为非正式群体。高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和确立人生观的场所,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相比,具有自发形成、以感情为联系纽带、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群体意识强

7、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非常畅通等特性,此外还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自卫性等。加强对现实存在却游离于正式群体之外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无论对社会或高校而言都是必要的和有利的,对于后者则能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管理的目标能稳定有序地实现。基于心理学群体的理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采用合理地利用非正式群体为学生管理服务、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重视非正式群体中“领袖人物”的作用、改进和创新学生管理、提高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向心力等办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在良好的学习行为,取

8、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应用心理学理论显得非常重要。人的需求是有层次之分的,需求层次越高,由此而引发的行为动机就越强烈。需求按其来源有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主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客观需要是形成动机的外部条件.主观需要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学生,其学习目标往往定位在“拿文凭”,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重视,不感兴趣,而且组织律松散。目标是一种刺激,心理学称为诱因。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方向,具有激励作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而制定科学的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体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

9、容上。让学生能在不断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为。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和适时的行为修正是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丰富的情感感染他们.切实做到把自己置于学员的心理地位,才能够了解和洞悉学员思想、品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帮助、激励。 所以,从激励理论出发,高校管理工作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核心,从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严格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三方面入手。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阶梯式层次需要理论

10、.他认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按照需要程度及发生的先后顺序,像阶梯一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当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开始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根据需要的内容可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为第一层次,是最低级但也是最基本的需要,人类的全部活动都建立在这一需要的基础之上.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需要,包括与人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爱的需要。第四层次的需要为尊重需要,包括人的自尊和对他人的尊重。第五个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实现理想、抱负,发挥个人才能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分析人的五个层次需要的同时,提出了人的需要具有主导性,即在特定的时期内

11、,人们总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其他需要也同时存在,但是只处于次要地位或附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起着支配其他需要的作用.马斯洛的阶梯式需要理论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关于需要主导性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主导性需要,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的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所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不是限于对片面

12、行为的解释,就是限于对语文学习的解释,而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因此,从全人教育取向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特别具有意义.以下简略介绍三位影响最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及其学习理论的要义。马斯洛(AbrahamHao Mslow,190819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见图7-1)。其本人的早期研究取向,是原本对动物行为有兴趣,也曾涉猎精神分析心理学。终以有感于行为主义环境论及精神分析本能论的不足,认为两大理论同样忽略了对人性存在价值的关注.马斯洛在学习理论上基本主张是,他极端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者所服膺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他曾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如下的批

13、评:我们现在面对两种彼此极端互不相容的学习概念。我所说的其中之一是外铄的学习(指条件作用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外铄学习是缺少个人意义的,只是对个别刺激所做的零碎反应。像这种学习,无论学到的是什么,都不是学生自己决定的,而全是教师或实验员采以下方式加诸予他的:“我要按电铃了!或“我要开红灯了!”更重要的是“我要强化这,或强化那。”在这种情形下,学习只是外铄的,只是由外在影响加给学生的一些片段的习惯与行动而已。学生所学到的,顶多也不过像是在他口袋里装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Maslo,1968,p691)按马斯洛的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

14、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不过教师的辅导有当与不当;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因辅导而萎缩。马斯洛在其所著成长心理学一书中,对人类的两股潜在力量,有如下的陈述:一股是防卫的力量,该股力量的内在作用是恐惧失却安全而使个体在心理上有退缩倾向;因而使个体依恋过去,恐惧成长,担心无人支持,不求独立自主,遇事逃避现实,不敢接受挑战。另一股是进取的力量,该股力量的内在作用是促动个体本人,趋向完 美而统合的境界成长;因而使个体乐于面对世界,充满信心与朝气;而且,在心理上无内在冲突,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内心深处的

15、自我。(lo,198,pp46)这是马斯洛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综合此一看法以及前文引述他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批评,读者自当发现马斯洛的理论,在教育上有两点重要的涵义:其一,他不主张用外铄的方式约束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不需刻意教导他,他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就会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其二,马斯洛所指的人性中两股力量的说法,无异于对为教师与父母者是一种警告。因为,按他的说法,适当的教育固然可使儿童心智成长,不适当的教育反倒会断丧儿童心灵上的生机。教育的责任何其重大!三、罗杰斯在教育上的基本理念和他的学习理论.学生为

16、中心的教育理念罗杰斯所创始的人本心理治疗,在理念上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故而又称为患者中心治疗法)。罗杰斯在教育上的主张,仍然秉持他的一贯理念,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故而罗杰斯的教育主张一向被称学生中心教育(arnerenteed dcation)。2.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罗杰斯详细解释了他所坚持的以自由为基础的自由学习(feedm tolearn)的原则。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为教师者,必须首先认定,每个学生均各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在能力。人类的天赋学习能力,自幼表现在对环境的探索,表现在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只要身心正常,没有一个幼儿不是自动学会走路或说话的。除非教育方式过分不当,伤害了幼儿的好奇心,只要好奇心保存,儿童对学习活动的意愿也会永远维持。当然,学习并非没有困难,但儿童对学习上适度的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