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磺隆等长残留除草剂药害情况及治理对策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对于长江流域来说,长残留除草剂主要是指绿磺隆、甲磺隆和胺苯磺隆三种磺 酰脲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成功开发,对解决八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熟 作物田草害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对非靶标作物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 响1长残留除草剂应用情况1.1绿磺隆、甲磺隆绿磺隆、甲磺隆是美国杜帮公司于八十年代初开发的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我省在麦 田试验、示范、应用该类药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1990年):1986 年我省开始对绿磺隆、甲磺隆的除草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试验,并相继在 一定范围内进行示范应用5年的应用结果表明:每亩用绿磺隆有效成分1克或甲 磺隆有效成分0.5克,对本省麦田主要恶性杂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以及牛繁缕、大巢菜等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下茬棉花、玉米、大豆、 花生等旱作物药害严重,对下茬水稻也造成一定的抑制生长或药害;同时,甲磺隆 还对当茬麦苗,尤其是大元麦产生较重的药害第二阶段(1991 — 1995年):针 对绿磺隆、甲磺隆单用安全性差的情况,省站分别将其用量减半后进行复配,这样 不仅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不降低,而且增加了对当茬及下茬作物的安全性,使用面积 迅速扩大,但后茬作物仍然产生药害。
第三阶段(1996—2000年):根据前几年 使用绿、甲磺隆复配剂对下茬作物仍造成药害的新情况,我们又将绿磺隆、甲磺隆 分别减量后与取代脲类除草剂绿麦隆、异丙隆进行复配使用,结果表明,复配剂对 小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仍有理想的除草效果,对小麦安全,对下茬作物 的安全性明显好于绿、甲磺隆单用或绿、甲磺隆复配使用第四阶段(2000年一 至今):根据各地每年使用绿、甲磺隆单剂后产生的药害情况,经全省除草技术人 员研究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全省麦田禁止使用绿、甲磺隆单剂,绿、甲磺隆 复配剂只限用于后茬为水稻的麦田,药害事故明显减少据不完全统计,自八十年 代后期以来,我省累计使用绿磺隆、甲磺隆及其复配剂的面积达1亿亩次以上,该 类药剂的使用对解决我省麦田草害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2胺苯磺隆胺苯磺隆是美国杜帮公司于八十年代初开发的油菜田磺酰脲 类除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于90年代初成功研制该药剂对油菜田禾本科杂草、 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但是由于其活性高、在土壤中残留期长,对下茬作 物安全性差1993年我省有关农药经销部门,在未经大面积示范的情况下,大量 购进胺苯磺隆,当年销售面积达10万余亩,由于药剂本身质量问题,导致当年油 菜产生严重药害,再加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又导致下茬水稻严重枯死。
自1994 年,我省农技推广部门对该药剂就作出了禁止使用的决定,但由于受利益的驱动, 多年来部分生产企业和一些个体经营户仍然在销售该产品,导致我省每年都有数万 亩水稻遭受严重药害2长残留除草剂使用后产生的问题由于长残留除草剂活性高、残留期长,对非靶标作物尤其是下茬作物安全性差, 造成九十年代全省每年农作物药害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同时由于其作用部位单 一,还导致我省农田部分杂草产生抗性2.1对下茬作物药害严重绿磺隆、甲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长,特别在土壤PH>7的田块,或降水偏少的 地区或年份,残留期更长据国外报导,在20°C的条件下,PH6.2的土壤中绿磺隆 半衰期达144天;在土壤PH7.7,田间持水量75%的条件下,温度在10C时,半 衰期长达229天;在土壤中含有1ppb时,即可对玉米、大豆、高梁、油菜等作物 的根系生长有抑制,造成二次药害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秋播麦田亩用1 克绿磺隆,对春季套播的玉米、大豆、棉花的出苗有严重抑制;亩用0.5克,到次 年7月下旬,大豆、玉米、花生的鲜重下降25%以上绿磺隆对后茬水稻的残留 毒性,据我站与国家环保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研究: 在室内,土壤中含有0.2ppb绿磺隆即对水稻根系生长发生抑制;在田间水泥池中, 土壤中含量达到0.33ppb,水稻植株的茎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鲜重等 都出现抑制,抑制作用随含量的提高而加重。
另据省内有关市县植保站与省农科院 现代化研究所联合试验,在秋播时麦田亩用绿磺隆1克,在水稻移栽后的15天内, 总茎蘖数有明显下降,在移栽后50天,总茎蘖数仍低于对照我省淮安市1998年 秋季麦田使用绿磺隆、甲磺隆共70万亩,造成第二年40万亩的旱作物和水稻产生 药害,僵苗田块的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的达50%以上总之,凡上茬麦田使 用了绿磺隆,后茬旱作物药害严重,后茬水稻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甲磺隆对 后茬作物的药害程度轻于绿磺隆胺苯磺隆对后茬作物的药害程度要远重于绿磺隆,凡上茬油菜田用了胺苯磺 隆,所有后茬作物(包括水稻)将产生严重药害,造成僵苗不发,株高变矮,分蘖 减少,根系不发,严重的将出现大面积死苗,导致绝收2.2对当荐作物安全性欠佳绿磺隆的推荐用量为1克(有效成分,下同),若每亩使用2克,对九十年代 初我省大面积推广的旱熟三号、宁麦6号、扬麦4号等小麦品种的麦苗生长有抑制作用,麦苗的鲜重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甲磺隆的每亩推荐用量为0.5克, 若每亩使用0.75克以上,大元麦的株高、叶片数和小麦的叶片数均比对照有明显 下降尤其是少、免耕麦田,种子直接与药剂接触,即使在推荐用量下,小麦的苗 数和叶片数也有明显下降。
当每亩使用胺苯磺隆达2克以上时,油菜药害明显,表现为主茎生长点枯死, 侧生分枝增多,叶片多而窄长,植株矮小畸型似菠菜状,随着用量的增高,药害呈 加重趋势2.3导致部分恶性杂草抗药性上升由于绿磺隆作用部位单一,易于诱导抗药性杂草形成据报导,国外在90年 代初已出现抗绿磺隆的看麦娘和千金子,而且这种抗性是交互的,可使脲类、咪唑 啉酮类和三氮苯类除草剂失去作用,因此在80年代末期美国7个州已停止销售这 一产品另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麦田恶性禾本科杂草日 本看麦娘、网草已对绿磺隆产生严重抗性3治理对策针对绿磺隆、甲磺隆和胺苯磺隆三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使用后产生的严重药 害,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制定长残留除草剂使用管理办法,对有些品 种可以撤消登记,筛选替代品种,加快替代步伐重点抓住“宣传、控源、替代” 三个环节3.1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认识水平广泛宣传国家有关长残留除草剂使用规定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提高生产者、 使用者对禁(限)用长残留除草剂重要性认识利用电视、广播、明白纸等传统宣 传媒体,开展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活动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 民对禁(限)用长残留除草剂工作的认识,不仅要让他们了解长残留除草剂的危害 性,而且要让他们掌握长残留除草剂替代品种及其使用技术,确保长残留除草剂禁 (限)用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农田化学除草技术性强,农民不易掌握,操作不当容 易产生药害的现实,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使用除草剂技术培训,普及 化学除草技术,提高广大农民和技术人员的除草剂应用技术水平,减少药害的发生, 减轻农作物损失3.2加强农药管理,控制药害源头加大农药管理力度,狠抓对企业和使用者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长残留除 草剂的药害一是对有些品种撤消登记鉴于绿磺隆、胺苯磺隆对后茬作物药害严 重的情况,建议撤消这二个品种的登记;二是严格登记审查制度对农药生产企业 有关产品登记申请资料要严格审查,坚决制止农药生产企业上报含绿磺隆、胺苯磺 隆有效成分的产品登记申请,防止不法生产企业将绿磺隆、胺苯磺隆作为助剂混于 其它产品中搞变相登记;三是起草长残留除草剂使用管理办法对长残留除草剂的 使用要实行强制管理,对使用范围、使用技术以及使用后出现的药害责任都要有明 确规定,实行追溯制度,坚持谁推广、谁负责的原则3.3筛选高效品种,加快替代步伐根据农田草害发生特点和长残留除草剂使用现状,要进一步加大筛选替代品种 力度,并加快推广步伐一是筛选替代品种近年来,在筛选替代品种方面我们做 了大量工作,也筛选出一些替代品种,如麦田使用的骠马、异丙隆等,油菜田使用 的好实多、油草双克等,但还不能适应农业生产要求,我们将继续筛选替代品种, 并完善使用技术,为推荐和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二是强化替代品种推广我省要求 每年每个县(区、市)都必须建立1-2万亩除草示范区,把关键技术包括使用品种、 使用剂量(或浓度)、施药时间、使用次数等落实到田头,确保替代工作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