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5327081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1)金属学理论a: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b:纯金属的结晶理论c: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结晶d:铁碳合金及Fe-Fe3C相图e:三元合金相图f: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的组织性能变化(前六章,去掉6.7节 超塑性)2)热处理原理及工艺a:钢的加热相变理论b:钢的冷却相变理论c:回火转变理论d:合金的时效及调幅分解e: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及钢的淬透性(后三章)题型结构a: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题 (约30分)b:理论分析论述题(约60分)c:实际应用题(约30分)d:计算与作图题(约30分)试题形式a:选择题b:判断题c:简答与计算d: 综合题等样题一、 选

2、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1. 与固溶体相比,金属化合物的性能特点是( )。熔点高、硬度低; 硬度高、塑性高; 熔点高、硬度高;熔点高、塑性低; 硬度低、塑性高2若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为a, 则其八面体间隙 ( )。 是不对称的; 是对称的; 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 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 半径为3奥氏体是( )。 碳在- 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碳在- 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碳在- Fe 中的有限固溶体; 碳在- Fe 中的置换固溶体;碳在- Fe 中的有序固溶体4渗碳体是一种 ( )。 间隙相;

3、 金属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5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 ; ; ; ; 6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 ; ; ; ; 7在室温平衡状态下,碳钢的含碳量超过0.9%后,随着含碳量增加,其( )。 强度、塑性均下降; 硬度升高、塑性下降; 硬度、塑性均下降; 强度、塑性均不变; 强度、塑性均不确定8. 共晶成分的合金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 )。 铸造性能好; 锻造性能好; 焊接性能好; 热处理性能好; 机械加工性能好9. 钢的淬透性取决于 ( )。 淬火冷却速度;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工件

4、的尺寸、形状; 淬火介质; 奥氏体的稳定性10淬火+高温回火被称为 ( )。 时效处理; 变质处理; 调质处理; 固溶处理; 均匀化处理11铁素体在加热到A3温度时将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称为( )。 同素异晶转变; 再结晶; 结晶; 回复; 重结晶12下贝氏体是 ( )。 过饱和的固溶体; 过饱和的固溶体和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呈现羽毛状; 呈现板条状; 呈现竹叶状13 铸铁与碳钢的区别在于有无( )。 渗碳体; 珠光体; 铁素体; 莱氏体; 马氏体14实际金属一般表现出各向同性,这是因为实际金属为( )。 固溶体; 单晶体; 理想晶体; 多晶体; 金属化合物15. 合金元素碳溶入铁素体,

5、将引起铁素体 ( )。晶格畸变; 固溶强化; 韧性提高; 硬度提高; 塑性下降 16. 通常情况下,随回火温度提高,淬火钢的 ( )。强度下降;硬度下降;塑性提高;韧性基本不变; 硬度变化较小17. 完全退火主要适用于 ( )。 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非铁合金; 铸铁合金 18钢的回火处理工艺是 ( )。 正火后进行; 淬火后进行; 是退火后进行; 预备热处理工序 最终热处理工序 19共析碳钢加热转变为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 )。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冷却时的转变温度;冷却时的转变时间;冷却速度; 奥氏体化时的均匀化程度20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亚结构; 马氏体相

6、变的起始温度; 马氏体相变的终了温度; 马氏体的正方度; 马氏体的含碳量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的打“”。)1.( )过冷度越大,晶体生长速度越快,晶粒长得越粗大。 2.( )晶界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故其腐蚀速度一般都比晶内快。3.( )微观内应力是由于塑性变形时,工件各部分之间的变形不均性所产生的。 4.( )回复可使冷变形金属的加工硬化效果及内应力消除。 5. ( ) 马氏体与回火马氏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马氏体是含碳的过饱和固溶体,回火马氏体是机械混合物。6. ( ) 几乎所有的钢都会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若回火后采用快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此类脆性。7( )

7、回火索氏体与索氏体相比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8( ) 淬透性好的钢,其淬硬性也高。三、简答与计算题1. 已知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分别计算(100)、(110)和(11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求出100、110和111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某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是指该晶向上单位长度排列原子的个数);写出面心立方结构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并说明原因(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 简述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3. 简述板条马氏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4.什么是成分过冷?画出示意图分析成分过冷的形成,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及铸锭组织的影响。1四、综合题(20分)1 画出Fe-Fe3C

8、相图的示意图,分析含碳量的碳钢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画出冷却曲线,标明每一阶段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分别计算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成物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10分)2 图2为组元在固态下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分析O点成分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组织,并写出该合金在室温下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表达式(10分)。图2 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综合题3 甲乙两厂都生产同一种轴类零件,均选用45钢(含有0.45%C, AC3=810),硬度要求220240HB,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制定正火和调质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并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

9、和性能差别。4. 归纳细化合金晶粒组织的热加工工艺方法 (15分);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金属学热处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的综合能力。熟悉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金属材料主要热加工工艺原理, 并能制定常规热处理工艺。 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总结归纳如下:加工工艺过程:1. 浇铸(铸件)退火(均匀化扩散、去应力)机械加工 气缸铸造:将液态材料(如金属、塑料等)注入模具中的成型方法。铸造性能主要用材料的流动性来衡量。焊接和胶接:将分离的部件连接到一起的成型方法. 通常用可焊性来衡量材料的焊接性能。机械加

10、工: 采用切削加工(如车、铣、钳、刨、镗、磨等)使固态材料成型,通常用材料的硬度来衡量其机械加工性能。2. 浇铸(铸锭)(塑性加工)拉拔中间退火拉拔去应力退火 钢丝绳热处理: 通过对材料加热(加热温度通常在熔点以下)、保温和冷却来调整其性能的工艺方法。塑性加工:锻、拉、挤、轧、弯 ;包括两类:冷变形,热加工(高于再结晶温度)3. 浇铸(铸锭)(塑性加工)锻造预备热处理(正火或退火)机械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固溶和时效)精加工装配 机器零件影响材料组织结构工艺:铸造、锻造、热处理强化理论:概念,机理、规律、方法、使用实际意义1固溶强化:概念:通过形成固溶体而产生晶格畸变,使金属强度和硬度提

11、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机理:形成间隙式或置换式固溶体,均产生晶格畸变(点缺陷),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随固溶度而增大。固溶度越大,晶格畸变比率越大,固溶强化程度越大。方法:冶金(熔炼) 合金化使用实际意义:固溶强化是金属强化的最基本方式。固溶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常作为结构合金的基体相。2第二相质点强化:概念:通过在固溶体基体上弥散分布金属化合物(第二相,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使金属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称为第二相质点强化。机理:相界面(面缺陷:共格、半共格、非共格相界)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随第二相的密度(多少)和弥散度增大而增加

12、。(种类共格半共格非共格相界)方法:(1)沉淀: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2)粉末冶金:粉末混合烧结。使用实际意义:在固溶强化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金属材料最常用方法。3细晶强化:概念:通过细化晶粒,增加单位体积中晶界的面积,使金属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称为细晶强化。机理:晶界(取向差通常大于10)(包括亚晶界:取向差通常小于于2)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霍尔-派奇公式)方法:(1)铸件:增大过冷度;变质处理;搅拌、振动和超声波。 (2)冷变形+中间退火:控制冷变形量和退火温度,避开临界变形度, (3)锻件:控制扎制(热加工,成形,改善铸态组织缺陷) (4) 热处理件:控制奥氏体晶

13、粒度,加热(奥氏体化)温度,相变点+(30-50)使用实际意义:使金属材料的室温强度和塑性韧性同步提高的唯一的强化方法,适于材料的各种加工工艺方法。4形变强化:概念: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机理: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位错的密度不断增加,位错间产生交割、塞积、缠结,均阻碍位错移动,引起变形抗力增加。规律:随变形量(或位错密度)增加而增强。方法:冷塑性变形(拉拔、冲压、冷轧)使用实际意义:(1)使冷变形成形成为可能;(2)提高了构件服役的安全性。(3)对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零件,这是金属材料强化最有效的方法。5马氏体相变强化:概念: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下发生非扩散型相变生成马氏体,使金属的强度、硬度显著升高,而塑性、韧性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马氏体相变强化。机理:包含了上述强化机制。规律:随马氏体含量的增加而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